而展现在中的这一段是避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会很避讳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只不过是中等在意的话,那么科举之前的考生那是在意一百倍
落地不能说,因为谐音落第,那么说成什么好呢,古人讨口彩,说成是及地,谐音及第嘛听着还真不错啊。
连翘是上辈子写过科举文的,为此可查过不少资料,这种类似的小段子怎么也听过百八十条。就算要为后面的乡试会试殿试留一些,也有好一些可以这时候拿出来抖机灵呢
连翘特意避开了之前从秀才举人那里采访得来的素材,就是为了带来一种新鲜感。效果也确实很好,大家看了都会心一笑,同时记住了这个笑话。
可别以为读书人就不说笑话的,实际上他们玩的时候也不总是端着的。而这些段子对于他们来说又好又新,正好下次科举考试的时候和相熟的朋友一起玩笑。
这就和后世的年轻人记住网上的流行段子、流行语,等着明天上班说给同事,那是一样一样的。
宦海这喜剧的一幕显然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科举
直白一点说,大家都等不及看主人公装逼了。
不过其实科举第一关,院试的第一部分县试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可以装逼的地方。县试的考试简单无比,四书五经,四书出一道题,五经出一道题,完了。更简单一点甚至可以只出一道题,然后做一应试诗。具体怎样,看县试考官自己安排。
毕竟是入门考试的入门考试,朝廷也懒得事无巨细。
至于说如此简单,这场本就不是为了挑出精英分子,只不过是为了把一些几乎不读书的家伙踢出去而已。
不过那是表面上,曾经写网络为生的连翘当然不会被难住就连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都能装逼打脸进行到底,何况是科举考试这种可以赤裸裸炫耀本事的情节。要是这都不会表现表现,那真的要好好进修一下了。
科举考试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里面挑选,这些书籍微言大义,字数并不多,以全国各地进行考试的数量来说,很快就被用完了。这就诞生了一个问题,每一个题目都会有大量的范文。
选择优秀的背诵之,然后考场上使用这岂不是美滋滋。
为了避免这种提前背题的情况出现,于是出现了新的命题方法,那就是威名赫赫的无情搭。四书五经中完全无关的两句话搭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题目。
其实这先考验的是考生的联想能力,毕竟这可是毫无关联的两句话啊打个比方,那就是张三特别漂亮和李四正在吃饭这两句话拉到一起,组成张三特别漂亮,李四正在吃饭这样一个题目。
用这个做题目写文章高考的时候如果哪个省这样考作文,当年的奇葩作文题目哪里还有那些小碧池小婊砸的份儿,这完全就是清泉中的泥石流,出场就能hod住全场
大概主持考试的朝廷也知道这种鬼一样的题目很丢人,所以为了降低丢人的程度,不让笑话上升成省级、国家级,规定乡试、会试、殿试不用这种题目,也就是说只有院试三场才会使用。
这也正好方便了连翘安排主人公装逼嘛
县试本来就是一件流程很简单、题目只有两道的事情,如果不在题目上好好挥,怎么显示出主人公的聪明才智
这就和中等难度的卷子第一名和第二名都考一百分一样,第一名学神的尊严怎么办人家学神不要面子的啊
当年写科举文的时候,出于兴趣,连翘研究过这种混账题目,甚至揣摩过该怎么破题。有的题目有考生优秀答案,其中的脑洞确实精彩到现在想要全部记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连翘确实记得其中比较精彩的文章其实也不记得,就记得破题那几句。
不过这种无情搭最麻烦的也就是破题而已,通过破题将两句毫无关系的话联系在一起,而且要联系的顺畅巧妙,就好像这两句话本来就要在一起一样,这就很好了。至于之后的答题内容,也只不过是围绕这个来而已。
当时记得的正好现在用得上也幸亏记得,不然连翘就要从现在现有的程文书籍中找优秀作品了。这样不是不可以,只不过显然会降低读者对宦海的感觉,多少会有点出戏。
现在宦海中一篇县试考题的文章都是大家没有见过的,就好像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明国,也真有一个林峥,遇到了这样的题目,做出了这样的答案。
代入感是不一样的。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