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再起风云全部演员表 > 第18章 边军(第1页)

第18章 边军(第1页)

马顺能够当上锦衣卫指挥使,是因为走了王振的门路,要不然王振凭什么让他当锦衣卫指挥使,当然说起马顺看官们可能会不知道这位,但是着名的左顺门事件,相信知道明史的各位都不陌生,这位就是被打死的那个。

当时英宗留学,官方称呼叫做北狩,形式一片危急,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以及勋贵那也是恨透了王振,而王振则在土木堡被樊忠一锤砸死,这群留守官员找不到王振出气,自然是心情不美丽的,然后就聚成一堆,想要进宫,找孙太后要一个说法,最起码王振这一派系的都得给个罪名吧?起码这群人一个个都别想跑,于是一群人跟赶羊一样乱哄哄的就朝着皇宫出了,孙太后得信儿以后自然是不想见的,这个时候自己心神都乱了,儿子留学了,还有心情安抚你们?可是一群官员午门进不去自然想到了左顺门,左顺门因为经常性的有官员出入,所以对官员是常开的,一群人顺利的走进了皇宫,偏偏这个马顺好死不死的想要表忠心,于是在左顺门拦住了这群“文弱书生”,你说你拦住人了,说几句好话,然后想个法子拖拖时间让这群人把怒气值降下来,说不定人冷静之后就回去了,可是这哥们儿,非要来一句“宫禁要地不得擅闯,尔等是要造反吗?”好嘛,一句话点到了点上了,这群犯着中二病的文武官员们一下子热血上头,也不管是不是皇宫了,直接来了一句“他也是王振党羽,祸国殃民之徒,与我拿下他!”再然后一群人就冲了上去,生生的把个武力值极高的锦衣卫指挥使给打死了。然后孙太后也被这个消息吓傻了,赶紧出面面见这群官员,然后一一安抚,并且保证肯定会清剿皇宫之中的王振余党,这一下子就让官员们看到了此时皇权的虚弱,于是开始了肆无忌惮的侵蚀军权,为后来明朝以文御武打下了基础,而左顺门也成为了官员们“合理合法”打杀政敌的地方,甚至后来一些知道自己名声极臭的官员根本就不敢走左顺门,宁愿想其他办法,也不走这里。

当然了,马顺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仅仅过了一日,吕整的事情就已经查的七七八八了。

紧跟着第二日傍晚时分,就来觐见了,而朱祁镇也唯有这个时间段,才有空闲时间接见。

见礼以后,朱祁镇直接问“查得怎么样了?”

马顺回“已派人去河南了,瓦剌也派人去了。关于草原的情报,正在整理,相信很快就能呈于陛下。”

朱祁镇点头“吕整呢?”

马顺道“已经查清楚了,吕整是马政的部将,并不想要严惩,以儆效尤,马政觉得不公,就写信求告到了英国公那里,英国公出面,王兵部只能向杨士奇大人求援,只是杨士奇大人并不想在这个时候于英国公有什么冲突,所以这事才没能压下来。”

朱祁镇听着马顺的汇报,则有些品出味儿来了。

马政是大同镇守将,靖难功臣之一,算是老臣,没有太大的功勋,但也总算有了资历,随后一直在军中,才有了而今的地位。是一员靠得住的战将,没啥大过,镇守大同也是相安无事,吕整就是他的部下。

至于这个王兵部,名叫王骥,兵部尚书,文官最高级别,仅在内阁大学士之下。他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干吏,兵部就是在他的手里几乎把五军都督府干废了。名义上军队管理权在五军都督府手上,可是不管什么事儿,兵部都要插手。各级勋贵自然是不满的,可是却无力抗衡,一来皇帝站文官这边,二来勋贵开始青黄不接了,靖难勋贵们几乎都步入老龄了,而新的勋贵却还没成长起来,甚至就是成长起来的也不如靖难功臣太多了,所以大部分武将都属于矮个里面拔将军,比起永乐时期,那是远远不如的。反观文人,经过了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人才涌现虽说不如永乐和仁宣年间,可是人家基数大,还要经过层层选拔,一步一步走上来的,那么水平就不会太差,年轻一辈自然也有代表性的人物,王骥算一个,于谦也算一个。

朱祁镇继续问道“吕整杀降这事儿,到底有没有?”

马顺听到此问,有些迟疑,正好入了朱祁镇的眼,问道“难道有些事是朕不能知道的?”

马顺听罢直冒冷汗“臣不敢,锦衣卫乃是陛下耳目,不敢有丝毫隐瞒,吕整确有冒功之举,但是要说杀降,却也过分了”

“你的意思是吕整是清白的?”

“臣不敢为其担保,但是太宗皇帝虽说也招降蒙古部落,可是招降的一般都是蒙古贵族,而那些贵族投降为了能够获得重视,是必然要多拉牧民的,几十个人太少了。而且几十个人又有女子,怕是青黄不接,想要投降的,但是这样的投降,不过是增加几个军户,算不的功劳,所以直接杀了的也绝非吕整一人这么干,只是陛下要是想查清楚的话,臣请赶往大同细细查明。”

朱祁镇想了想“不必了。”然后挥手让马顺退下了。

如此事情就有些明朗了,一个是边军军纪,吕整杀降应该是真的,他的文书也是做的滴水不漏,而马顺的语气也是语焉不详的,想来他自己也有些不坚定。说吕整杀降怕也谈不上是冤枉了,武臣都在为其鸣冤,就是马顺话里话外也是这个态度,可见在他们眼里这样的事情已经是常态了。所以军纪恐怕很成问题。

朱祁镇先暗暗记下,然后就是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的争权行为了,兵部拿下一个高级将领,而勋贵集团看似反应强烈,却十分无力。看结果就知道了,内阁的票拟可还在朱祁镇这里呢,如果皇帝不推倒,那么就会照准执行。票拟的结果是,流放广西。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张辅如今的作为不过是闹上一闹,可见武将的待遇虽然还在文官之上,可是已经到了此消彼长的时候了。

不过文官集团想要彻底压服勋贵和武官集团如今也仅仅是依靠着仁宗宣宗二位先帝的信任,和如今朱祁镇仍未亲政的契机而已,张辅的存在就是明证,皇帝不能亲政的大环境之下,张辅仍然能够占据内阁一席之地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如今的大明最高权力集团仍然不能少了勋贵这一环的。

到了这里朱祁镇算是有一点头绪了,如今他要思考的就是,什么样的真相才是他想要的真相,或者说他想要给这件事一个什么样的真相。票拟就在手中,朱祁镇苦苦思考仍然没有一个结果,写上几个字很容易,但是怎样行驶皇帝的权力然后写上几个字才是最重要的,这个答案对于从未经过的朱祁镇而言,实在有些困难。如此只能使用现阶段最强召唤术了。

慈宁宫御花园,朱祁镇扶着太皇太后,花园之中充满了江南气息,真正的乱花迷人眼。

太皇太后在一个亭子里坐了下来,然后道“吕整的案子看明白了?”

“孙儿想明白了”随后朱祁镇就将自己的所思所得讲给了太皇太后听。

太皇太后把手里的鱼食抛进池水里,引得一片锦鲤争抢,然后道“你呀,还是钱了一些火候,王骥为什么要针对吕整?”

朱祁镇刚想说争权之事,却感觉不对,太皇太后已经下旨“罢一切不急之务,与天下百姓休养生息”了,而张辅这些成名老将仍在,兵部这个时候有那个胆子敢顶风行事?王骥又不是个傻的,必然不会在这个节骨眼原则大动干戈,怕是另有缘故。

太皇太后看着沉思的朱祁镇再次道“最近杨辅上的奏疏你都没看?”

朱祁镇脱口而出“杨士奇要整顿军务!”

“孺子可教也。”

朱祁镇一时之间突然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王骥是接了杨士奇的授意,这就是为什么不重罚而是流放了。这事退二进一之策。他一开始就没想着杀吕整。”

太皇太后欣慰的点点头道“杨士奇也不会允许吕整被杀的,他是老成谋国之臣,卫所制度开始败坏,已然有了苗头,占田,占役这两大弊病,已经苗头初现,太祖年间不费百姓一分一毫,可养军百万,到了永乐就已经需要贴补了。单是去年,你父皇就下令以边军辛苦为名,增加九边士卒钱粮,这笔钱走的是户部的账。要知道天下良田有不少在卫所之中,可却混到了难以自给的地步,那么多良田究竟去了什么地方?还有就是占役,别的地方就不说了,如今还有几万士卒正在修建北京城,还有你父皇的陵寝。这其中占了多少?我就不敢问,甚至是不敢知道了。这就是杨士奇要整顿军务的原因。”

朱祁镇问“既然想要整顿军务,为什么又要将吕整轻轻放下?不该用他的头祭旗吗?”

太皇太后看看朱祁镇道“若是按照你这样想,怕是要天下大乱了,很多事不能急的,越急越错,比如说,占役,谁是大头?京师的工程,你父皇的陵寝,你的陵寝,这些能罢休吗?还有占田,有能力在军中占田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军中骨干,你要是清理,他们心甘情愿吗?不会起乱子吗?该怎么做,杨士奇心中是有分寸的。”

到此朱祁镇算是明白了,说白了还是吕整撞枪口上了,吕整流放的下场就是杨士奇在表决心,也暗示了底线。至于说张辅,怕也是知道军中很多情弊,故而默许了一些事情。说不定流放也是张辅争取的,不过朱祁镇内心却觉得不过是裱糊匠行为罢了,这样顶多就撑个几年,几年后只怕会更差,而不是更好。

朱祁镇也清楚,杨士奇毕竟不是真正的丞相,只要军队能打仗,杨士奇很多事情不打算追究的。

所以有时候真得揣着明白装糊涂,可以真明白假糊涂,但却不能真糊涂。不能看人怎么说,也要看他怎么做。朱祁镇想到了这里也算是颇有所得,于是问道“祖母,您说这封奏疏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道“你最近不是一直在临摹王右军的字?让祖母看看你的笔力可有进步?”

朱祁镇点点头挥了挥手,接过王振递过来的朱笔,在这封奏疏上最后一页空白地方悬腕,说道“祖母,写什么?”

“你觉得应当写什么?”

朱祁镇沉思了一下,事已至此,杨士奇是不会更改自己的做法了,太皇太后也不会允许的,现如今自己终究还未长大,很多事情暂时只能是忍着吧。

想到此处,朱祁镇接着笔尖滴墨的机会,手腕转动,不多时就写了三个字

“知道了”

喜欢再启风华请大家收藏再启风华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