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儿啊,听说这是贵人睡过的被子,你盖好啊,盖盖就不烧了。d”一个老妪摸着身边已经烧了一夜的孙子,“我们也带带贵人的福气”
小孙子烧的迷迷糊糊,可还是能感觉到这个被子很软,很暖和,比他家里所有的被子都好。他原本只穿了一身夹衣,冷的像是泡在了冰水里,如今被这又厚又软的被子一包裹,顿时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老天爷,求你别收了我,你收了我,我奶奶以后就没人养了
“刘大婶,我拿我的厚棉衣和你家棉袄换呗”张大麻子咧开嘴,讨好地和邻居刘大婶商量。他被冰雹砸伤了头,家也倒了,什么都没救出来,王油子便也分了他一件棉衣。
“我说张大麻子,我劝你收起那臭不要脸的心。这是人家贵人家给的棉衣,怕是哪个小姐夫人穿过的,我给你我给你一巴掌”刘大婶嚷嚷了起来。“你要不想要你那棉袄,趁早讲,我叫差爷把你的棉袄给别人,还能救其他人”
“别,别刘大婶,我这不是就想见识见识贵人家小姐穿过的衣服是什么样的嘛”
“走走走走走,走远点,看见你就生厌”
分到棉衣和棉被的人,今夜注定要兴奋许久。虽然衣服都是旧的,但是对于这些穷苦人家来说,即使是旧的,这些料子大部分是没有见过的,他们也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厚的棉衣。
信国公府拿来的棉被不多,但够大,也很厚实,家里有老弱病孺的分上一条,一家在棉被里挤挤,一晚上就能糊过去,连火盆都不用。
东西不够所有人分,贵人家说了,东西只优先给老弱妇孺和身无长物之人。
这本就无可厚非,人家是来救急的,又不是来救贫的。再说,有那么多拿着刀枪的兵士在一旁看着,就算想要硬抢的泼皮无赖,也还要想想是棉衣值钱,还是他们的命值钱。
张玄看着李大户家院子喜气洋洋的众人,对那位信国公府里的邱老太君佩服万分。
分冬衣、粥米都在其次,这些有钱的人家都能做到。最主要的是这些东西来的这般快,这般及时。
此外,这些冬衣棉被都是从信国公府里直接拿正在用的过来的,这些灾民平日里连内城都进不了,对于达官贵人的生活也只有在那些说书先生的书里听听究竟。如今,他们眼里高不可攀的显贵人家居然把自己用过的东西送了来,他们见识到了富贵人家的用物,顿时多了无数谈资,老百姓们迅的从白天冰雹造成的压抑气氛里脱离了出来。
现在,许多人都准备灾过后把这些东西供起来,以后留着传家了。
诸如“贵人穿过的马甲”、“小姐盖过的被子”、“公子披过的斗篷”
老百姓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不知道这次雹灾过后,说书的馆里又要有多少围绕着这些用物的奇闻趣事。
许多妇人看着棉袄上的花纹,能盯上几个时辰,就为了研究大户人家刺绣的针线是如何走的针。男仆的冬衣上有许多在内里绣了名字,得了冬衣的人都对这个名字铭记在心,有些人决定以后有了机会就要去报答。
就连那些冬衣的京兆府差吏都有些眼红。
有些衣服,这些平民不认识,他们却是认识的。有一件小孩子的八成新棉袄,用的是茄色的哆罗呢,怕是贡料,结果给王油子随手分给了一个得了肺病的小孩。
那衣服送到当铺去当,怕是能抵上他们半年的月钱。
真他娘的可惜
信国公府,持云院里。
顾卿听到家人来报,说是京兆府已经在熬粥,家将也在看着差吏放冬衣和棉被,确保每一条都用在老弱病孺上,心里的满足感差点爆棚。
她是不会救灾,对古代的许多事情也没有什么常识,可她有孙子,有下人,她只要吩咐了,别人一定会想法子做的尽善尽美。
当老太君真好
“告诉家将和派过去的家人,今晚就不要回来了。每个灾民聚集的地方都放一个人,提防着晚上有人抢老弱病孺的东西。”
“太夫人,小人觉得这没必要。”李大管家弯着腰说“听说中军已经过去了。有中军在城内巡查,不会有人敢闹事的。再说了,就放一个人,能起什么作用呢”
能让我知道我的做法是不是对的还是另外给灾民添了麻烦
顾卿刚刚提个建议,就被人拂了面子,面上的难看之色有些下不去。
她算是看出来了,这邱老太君多年不管家,对这些管事的来说已经一点威信都没有了。就拿这次赈灾来说,李大管家和其他几个管家言语之中颇有看不起她的主意,觉得她是在给府里添乱的意思。
李大管家是李茂昔年的伴当,算是李茂夫妻的头号心腹。他对这次老太太赈济灾民是一点都不愿意的,无奈全府几个大小主子都在围着这个转,他也就只能帮衬着。
流出去的米粮炭柴可都是钱啊这老太太又不说回头灾过去了这些钱是从她私库里补贴,还是走公帐,叫他一阵头痛。
这损耗这么大
听说这几年年底老太太银子,夫人急的七处冒烟八处冒火。老太太手这般大,以后叫他们这些后人没法做了。
现在老太太管家,没坑到夫人,倒坑了他们这些外管事。
不知老爷什么时候回来,夫人在这个时候养胎,不是给了太夫人瞎弄的机会嘛
顾卿并不知道自己没有明确说明白这笔赈济的费用从她这里走,已经让家里的大管事不太快活了。她脸色难看的看着老是否定他话的大管事,心里盘算着该怎么“敲山震虎”。
直接打骂回去,未免落于下乘,也不能服众,只会让他们更加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