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大明风华中土木堡之变是第几集 > 第66章 对老太监心存感激(第1页)

第66章 对老太监心存感激(第1页)

禀太后,草民家中已无亲属,草民孑然一身,幸得陛下不弃,收入帐下。”

孙太后端坐于宝座之上,听着李承影平静却坚定的话语,心中不由得升起怜悯。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哦,你也是个苦命的孩子。”

孙太后自然清楚,这些日子锦衣卫与东厂已经将李承影的祖宗十八代查了个遍,他的每一点背景都已尽在眼底。

尽管结果出乎众人意料,但这反而让人对李承影多了一份认同。

李承影的经历虽谈不上惊世骇俗,却也别有一番辛酸滋味:

他自幼饱读诗书,却并没有展现出那些所谓的天才儿童应有的惊人之举。

十五岁时,好不容易才中了秀才,可好景不长,父母接连过世,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年轻的肩上。

自此之后,原本憧憬着能够通过科举之路改变命运的美梦,也被残酷现实无情击碎。

直到现在二十岁了,连一次参加正式科举的机会都没能抓住。

然而,在如此逆境中成长起来的李承影,性格里多了份难得的老实本分。

更不用提,那位曾在宣武城担任小旗职务的邻居老王,几乎可以说是一路见证着李承影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今日之人的。

在他眼中,这孩子虽说并非什么豪门出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但也绝非是那种游手好闲的社会败类。

相反地,即便深居简出,偶尔也会与外界进行必要的接触交流。

正因为有着这样一位熟人做背书,再加上其自身表现出来的一贯真诚可信,朝廷上下对于这位年轻臣子的真实身份未曾有过半点怀疑。

而这层信任,也为他今后在这片波澜诡谲的朝堂之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那些饱读诗书的文官们在得知李承影其实是一位秀才之后,尤其是在了解到他在双亲去世后遵循古礼守孝五年,即便是这次在宣府城外被抓了壮丁,仍然不忘读书人的身份,便一直暗中施加压力,竭力阻止朝廷给李承影封爵。

在他们看来,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却又出身草根的青年如果被授予勋贵之位,那么将不可避免地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

因为一旦成为侯爷或者公爵,李承影就等于正式进入了那个由世袭贵族组成的圈子,这无疑会加剧文武之间的矛盾,而这种局面显然是多数士大夫所不愿见到的。

“你可曾婚配?”

孙太后微笑着向这位年轻的臣子发问,她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关怀并存的光芒。

“回太后,小民父母相继离世之后,小民一直谨守孝道,不敢擅自谈论婚事。”

李承影恭敬地回答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悲伤但又不失坚定,他的话里透出了对已故亲人深深的怀念以及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这一字的坚守。

“嗯……”闻言,孙太后轻声叹气,能感受到对方言语背后的沉重。

“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孩子。

不过你也知道,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也不能因此过于苛责自己啊。”

对于太后的劝慰,李承影则显得更加谦逊,“小民怎敢与前贤相比,但在孝顺父母这一点上,小民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正是因为明白这份责任,所以更不敢轻易言及其他事情。”

他的话语虽显谦卑,但其背后却蕴含着对自我要求极其严格的态度。

话音刚落,原本还显得和颜悦色的孙太后突然变了脸色,语气转而变得严厉起来:

“宣府大营里发生的那件事情,听说是你在背后指使陛下当众拜师,此事可有虚实?”

显然,这个问题已经触及到了皇宫内部一些敏感的政治话题,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了一种紧张而不安的气息。

李承影心中不由自主地撇了撇嘴,对于这位孙太后的真实印象更加确定了——与那位聪明睿智、心思缜密的张太后相比,这位实在是逊色不少。

“草民惶恐不已。”

李承影微微低下头,尽量表现出恰到好处的恭敬和畏惧,“此事草民亦是在大营之中才刚刚得知。

想来是因为陛下不想轻易透露自己那宏伟壮志的缘故吧,他特意选择了由微臣这样一个默默无闻之人作为使者。

起初草民也曾试图推辞,但考虑到违背陛下心意会破坏朝中规则,因此只好从命而来。”

孙太后面露温和之色,“不必如此紧张,哀家只是随口问问而已。

就算你现在跪拜,哀家也不会责怪于你,毕竟皇家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