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看的出来,这场权斗已经到了水深火热。
季伯鹰想定之后,长呼了一口气。
当然,这些他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至于真正的历史究竟是怎么样的。
谁也不知道。
或许,武宗朱厚照真的就是自己不小心接连两次意外落水。
或许,正德皇帝真的就是落水后遗症,后遗了半年才驾崩。
或许,这位文官眼里一无是处的浪荡子,真就是个废物。
但是有一点,季伯鹰是能确定的。
那就是正德朝的皇帝究竟如何不清楚,但是这帮文臣,一个个都该灭三族。
应州之战,朱厚照Vs蒙古小王子。
双方二十几万人在空旷原野上对砍了一,从日出砍到日落,蒙古兵都杀到了子御前,竟然能被这帮文臣‘美化’成明军阵亡52人,蒙古军阵亡16人。
并且在武宗大胜回京之时,翰林院全体拒绝向武宗祝贺,这等事情,听起来简直匪夷所思。
得亏是朱厚照脾气好,要是换了老朱或者老朱棣,这帮不长眼的玩意,一个个都得拉到午门外剁了,都特么惯得。
应州大捷,这等子壮国之威,本可以广而宣之,让黎民百姓都为之振奋,一雪土木堡之耻。
可文官却是刻意在民间宣传,宣称皇帝陛下打了个大败仗,全因起了风沙,蒙古军退去,皇帝陛下这才狼狈捡回一条命。
朱厚照知道这事之后,气的差点没掀桌。
而文官这样做的目的也简单。
子亲征、应州大捷,引起了文官集团的惶恐。
因为皇帝一但直接控制了军队,文官集团的权力就会大幅缩小,所以拼了老命的抹黑皇帝,文官集团坚决不承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的胜利与功绩。
思绪至此,对暂且打住。
于季伯鹰来说,有些事情,需要实去验证。
再看了眼窗外风柳,碾压手中的烟头。
呼~
风过,人已不见。
……………………………………
正德时空,正德十六年,三月。
浙江,余姚。
一座并不大的三进出宅子,一个不大的宅内小院,一片绿的竹子,一位身型偏瘦、年近五十的男子,衣着丹青散袍,双手负于身后,挺身躯站在这竹前,平静的望着这茬刚长出来的竹。
神气平和,如入人之境。
晨风夹杂着惺忪薄雾,吹起竹林飒飒之音,拂起男子未束冠的斑白流。
“阳明先生,又在格竹子?”
一道声音,打破了这小院的宁静。
——————————————
ps:今日万字更奉上。
比预计的回来早,就抓紧写了~
这一章叙述比较多,主要是史书黑武宗皇帝黑的实在太过分了,我看不下去,所以必须给大家写明白。
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