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间馄饨店,妍清闻着店里飘出来的味道,就感觉汤鲜味美,口舌生津。
时间有些晚,大部分人都已经吃过早饭,馄饨店面积不大,店里只有两桌客人,其余的桌子都空着,正适合他们。
“听你的。”带着妍清出来玩,四爷没扫她的兴,转身带着人走进店中。
“客官吃点什么?”一个青年男人迎上来笑着询问。
“你这是馄饨店吧?我们一人要一碗馄饨。”
可能是因为这里南北客商比较多的缘故,男人说话虽然有淮安口音,但并不太重,妍清差不多能听懂。
“对,是馄饨店,我们这里叫淮饺,一人一碗是吧,客官请坐,很快就好。”男人声音轻快洪亮,态度很好,客人听着也高兴。
苏培盛已经手脚利索的将桌椅重新擦过一遍,四爷带着妍清坐下。
从穿着就能看出他们不是普通人,圣驾南巡到淮安的事情谁人不知。男人一猜就知道,这些人要么是龙子凤孙,要么就是跟着圣驾来的大官,看到苏培盛的举动后,笑笑朝后厨走去。
“爷,我闻着味道就觉得肯定好吃,咱们今天有口福了。”这个时候没有科技和狠活儿,妍清对于她的选择还是很有信心的。
“那就尝尝你选的店怎么样。”
京城也有味道好的小馆子,四爷并没有因为店小而有偏见,只是觉得妍清一副捡到宝的得意表情有趣。
不过是一碗馄饨而已,何至于如此高兴,真是贪嘴。
小馄饨是江苏一带的一种风味小吃,皮薄馅嫩,味美汤鲜。传统小馄饨一斤面可以抻六百张馄饨皮,皮薄到晶莹剔透,隔皮可眏字,点火即燃。
煮出来的小馄饨表面皱皱的,谐音为“绉”,南巡的乾隆赐名为绉纱馄饨,现在还没这个名字。
馄饨很快煮好上桌,汤清皮薄,肉馅颜色粉嫩,点缀着青绿的葱末,色香味俱全。苏培盛站在旁边伺候,用干净的碗筷尝过之后,才敢让主子爷入口。
“你也去坐下吃吧。”
看妍清已经拿起勺子准备开饭,四爷摆摆手,让苏培盛去和旁边坐着的侍卫一起吃。
“好鲜啊,爷,你也尝尝。”妍清尝过后,眼睛都亮起来。
这家店确实没让她失望,馄饨馅中不仅仅有猪肉,应该还放了虾肉,味道调的刚好,只有鲜味没有腥味,馄饨吃完后汤都喝了半碗。
四爷吃着也不错,但他自小养成习惯,不论吃什么东西,脸上都是一个表情,尤其是在外人面前。
“小心吃撑了难受,喜欢回去以后让家里的厨子给你做。”
过饱伤身,四爷还记着妍清体弱的事情,看她吃的不少,赶紧开口提醒她。妍清听话的放下勺子,她确实吃饱了,就是想喝两口汤。
四爷和妍清走出馄饨店,顺着坊市逛起来,苏培盛结账后跟在后面。
由于圣驾驻跸的缘故,街边并没有摆摊的商贩,只有店铺开门营业。毕竟皇上再怎样三令五申不扰民间,当地的官员也要考虑自己的政绩、脸面和脑袋。
万一人多杂乱出点事故,就不只是摘顶戴花翎的事情,可能就是全家老小的脑袋要搬家了。
这就和创城买不到早餐吃是一个道理,妍清一边吐槽一边自己偷着乐。
“四哥?”从馄饨店出来没多远,迎面遇到胤祥、胤祯和八贝勒胤禩,走进后看到妍清,又唤了一声“小四嫂。”
“八贝勒、十三弟、十四弟。”妍清面带微笑的颔。
“小四嫂同十三弟、十四弟一样,唤我八弟就好。”胤禩主动提议以示亲近。
康熙晚年很多大臣觉得胤禩是贤王,礼贤下士可当太子,面对面见到人,妍清虽然看不出他是否礼贤下士,但见他面带微笑,气质温润柔和,观之易生好感,也能初窥几分端倪。
她记得四爷说过和胤禩现在关系还不错,便顺着他的意思改口称呼八弟。
打完招呼妍清就安静的站在四爷身边,四爷询问他们是什么时候下船的,有没有带够人,十三和十四功课有没有完成,问的主动凑上来的十四,恨不能立刻转身离开。
妍清听着也十分无奈,四爷实在是个破坏气氛的小能手。
“老八,你是哥哥,看着点他们两个,别让他们胡来,也注意安全别和跟着的人走散了,玩够了就早些回去。”
问过功课后,四爷还不放心的叮嘱,尤其是十四个主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他带着妍清,不好和三个弟弟一起。
“是,四哥放心。”
胤禩笑着答应后,看四爷带妍清离开后,也和胤祥、胤祯继续往前逛。
胤祯吐槽他四哥就知道训人,早知道就不上来打招呼了,胤禩和胤祥都劝说四哥是他亲哥,训他也是为他好……
布料、饰、胭脂铺子都逛过,坊市的东西不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没办法和宫中的相比,妍清只是单纯的逛,东西没看到合心意的。
倒是在成衣铺中买了两套汉式衣裙,不同于旗装直筒的连衣裙,汉式女装为上衣下裳。
圆领对襟或偏襟盘扣上衣,下身为百裥裙,前面裙门绣花加花边,左右打细裥,自带南方女子的温柔婉约。
清初期,满族妇女是不允许穿汉式衣裙的,经过这么多年,因为皇上喜欢汉学,这方面的规矩已经松懈很多。
今天妍清也是问过四爷,他说可以买,妍清才买的,四爷叮嘱只要不在宫中穿就好。
衣服也是两个人商议选的,一套鹅黄,一套浅紫色,都是颜色娇嫩、绣样精巧适合妍清气质的样式。
除了成衣妍清还在点心铺子中买了几样点心,一直逛到中午,才在一家气派的酒楼坐下吃午饭。
吃的是淮安的特色菜,清炒河蚬、平桥豆腐、开洋蒲菜、淮扬狮子头、河蟹炒年糕是店小二推荐的招牌菜。
上午逛的差不多,用过午膳后,妍清和四爷就回了船上。
……
清江闸口比较窄,每次只能容纳一条船通过,次日皇上亲奉太后渡河后,他们也紧随其后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