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抄得头晕脑胀才抄完最薄那本,还不够他考试的零头,方青山立刻没了声音。
不自己赚钱不知道,回想起前面将近二十年为科举之路花费的银钱,虽说方青山一开始答应赚钱养家是半推半就的,但是知道赚钱不易后,想承担起养家重任也确实是他心中所想。
再者他已经走到秀才这一步了,若是再进一步考上举人之后还能捞个小官当,就不用再为钱愁了。
他知道娘对他最好,供自己考学不是因为钱,可刚才就是一时忍不住情绪上了头,想到娘这些年的辛劳,自己还说这些话气她,方青山就惭愧得抬不起头。
沈秋刚说那话可不是顺着他赌气随便接的,要不是考虑到会伤害家人情分,以方青山现在这幅棒槌样子,让他还钱也不失为一个约束他到处散爱心的好办法。
“娘,刚才我不该那样说话,明知您一片苦心还害您伤心。”方青山一脸严肃,“我知道是家里没钱再支撑考试您才希望儿子能担起责任,今后我会好好抄书赚钱养家的。”
他打算好了,往后大半天用来抄书挣钱,小半天温习功课,赚钱考试两不误。
想到往后能够靠自己挣钱科举,方青山心中升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浑身充满斗志,“考试我也不会落下的,我会努力考上举人,让您过上好日子的”
看着他着急回去抄书的模样,沈秋就觉得有时候人还是得逼着往前推一把,对付这种人好声好气的行不通。
像私塾上课的事不知道原身磨了多久才说动他去,还不情不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好好对待,原身又从来不把家里的辛苦摆在台面上,刘三娘也自动不想影响他念书,他自然不会知道赚钱的艰辛。
要不怎么说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道生活艰辛,方青山并不是不知道原身下地辛苦,只是那些活落不到他头上,他也没那个自觉,再到后来原身催他去私塾,他心里还因此埋怨上了。
在他看来母亲不相信他的才能,还眼皮子浅,否则怎么会让他放弃科举当一名普通的私塾先生
其实原身当时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但是因为任性坚持要科举的儿子,每天还要起早贪黑外出摆摊挣钱,把身体越熬越差,这也是原身来县里没两年就过世的重要原因。
沈秋当然不会苦了自己,人生在世健康最重要,她这幅身体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小毛病不断,方青山会这么快就能有此觉悟,也有她天天喝中药调理身体的原因。
受方青山整日抄书的影响,刘三娘和他作息几乎同步了,只是绣花更费心神,日夜都盯着绣活,她受得了,眼睛却受不了。
沈秋注意到她老是揉眼睛,“累了就休息,没钱明年就不考了,当初他老师就说过他天资不高,我还不信,结果乡试三次都没考上”
听到婆婆贬低她男人的话,刘三娘还有点回不过神来。
在原身心里儿子当然最好,而且秀才在他们附近几个村都没几个,就算没中举人,也不会说儿子任何不好的话。
刘三娘觉得婆婆虽然有关心自己,但多半还是在试探敲打她。
连忙表态道“举人本来就不好考,相公明年肯定能考上的,还有一年时间,我多绣点凑一凑应该够了。”
沈秋摇了摇头,“指望他,你倒不如把希望放在时景身上,反正你多看着点青山,省得他又把抄书的钱搭给别人了。”
提到儿子,刘三娘肉眼可见的松弛下来,之后不管她再说什么,都是很顺从的点头说好,然而过后反倒比原先更拼了。
在刘三娘看来,方青山科举肯定还是要考的,而时景虽然还小,但是一般四五岁的孩子也被送到私塾启蒙了
家里两个读书人,钱当然是越多越好,再加上方青山也不像从前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只要他们拧成一股绳,眼前的困境肯定很快就能迎刃而解。
尽管方青山做了很多让她失望的事,可刘三娘还是抱有期待,毕竟出嫁从夫,她的命运都会随着方青山而变化。
想想努力的不只有自己一个,刘三娘就不觉得苦了,然而这种状态还没持续多久,很快就被方青山亲手打破了。
在方青山日以继夜的努力下,抄写提前一天完成了,到书铺换成钱后又拿了一本回家,连本带利手里还有七钱多,原本他是想直接回家的,结果半路碰到张小二了,就分了一钱给他,但是听到张小二想要读书,又用剩下的钱给他买了笔墨纸砚。
若不是张小二跟着他一起回来,刘三娘恐怕都不会知道他“乐于助人”的老毛病又犯了。
想到婆婆当时还叮嘱她看着点她男人,结果自己没当一回事,一不小心就让方青山钻了空子,刘三娘就觉得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