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生命是一场盛大的腐烂” > 第17章(第1页)

第17章(第1页)

大家满怀期待地依次穿过光门,当最后一人踏入其中时,光门骤然消失不见。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光门所在的位置竟突然浮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光影。

透过光影,可以隐约看到里面有一个身影模糊的老者。

如果温良此刻还在这里,他一定能够一眼认出,这位老者正是之前在地洞里想要赠送给他龙骨的那位神秘老人。

老者站在原地若有所思,“异界来人,神识之力。有趣!”

光影中的老者轻声低语后,便转身离去。与此同时,穿越光门的众人发现他们已身处大秦帝国的皇宫之中。

温良感受着熟悉的气息,心中充满了感慨。

他看向左丞相李斯和右丞相冯去疾,两人的神情严肃,显然已经准备好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中。

李斯率先开口:“陛下交代的事务堆积如山,我们需尽快处理。”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短短三个月大秦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的乞丐都消失不见。

咸阳城外渭河边一栋栋的水泥平顶房屋,都是工厂,生产纸张与书本。

一旁还有着一排排的窑炉,专门生产水泥。

对大秦来说水泥的用处极大,现在不仅是各地的的工事需要。

各地的商人也大肆的收购水泥,运往全国各地。

现在大秦防护能力最强的地方不是大秦的皇宫,而是渭河边上的这座工厂。

温良等人马不停蹄地开始处理政务。李斯和冯去疾负责召集大臣们商议国事,而温良则前往王宫觐见皇帝。

在朝堂之上,李斯向众臣汇报了近期的国内外形势。

他指出,大秦的疆土不断扩张,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管理难题。

此外,周边各国对大秦的崛起感到恐惧,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抗大秦。

皇帝听后沉思片刻,随即下令加强军事防御,并派遣使者与周边各国进行外交斡旋。

散朝后,温良来到渭河边上的工厂视察。

他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生产着水泥和纸张,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豪之情。

这些先进的技术将使大秦更加强大,他暗下决心,要为大秦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与此同时,李斯和冯去疾在朝堂上与大臣们商讨着应对周边各国的策略。

有人提议派出间谍,了解各国的动向;有人主张加强与盟国的合作,共同抵御外敌。

皇帝倾听着各方意见,思考着最佳的方案。

温良在视察完工厂后,决定培养更多的工匠,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他深知科技的进步是国家强大的关键,于是他与李斯、冯去疾商议,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和发展新技术。

与此同时,大秦的军队也在积极训练,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战争。皇帝亲自检阅了军队,并给予士兵们激励和鼓舞。

在外交方面,大秦的使者们穿梭于各国之间,努力维护着国家的利益和声誉。他们巧妙地运用智谋和手段,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使得大秦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加稳固。

国内的□□势也逐渐稳定下来,李斯和冯去疾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改善了百姓的生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整个大秦帝国展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温良突然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大秦帝国的实力增长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尤其是嬴政,他的修为竟然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魂圣境界!

相比之下,温良自己虽然也借助着源源不绝从大秦各个地方涌现而来的信仰之力,将自身修为推至三环魂尊的层次,但他心里很清楚,如此快速地突破对于自己并非好事。

因此,温良并未急于进一步突破境界,而是选择利用这些强大的信仰之力去提升自己的肉身强度以及魂环的年限。

毕竟,稳扎稳打才是修行之道。然而现在摆在眼前的难题是,如果不想办法阻止信仰之力继续侵入体内,那么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温良明白唯有继续穿越到其他世界,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

“陛下,如今大秦已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各项事务皆步入正轨,臣欲辞别大秦。”

闻此一言,嬴政惊愕不已,原本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奏折中的他猛地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眼前的温良。

“国师何出此言?莫非有人惹恼了国师不成?”

嬴政心头一紧,浑身散发出凛冽寒气,怒不可遏地说道。

他深知自己待温良不薄,若有谁胆敢令温良心生不满以至于萌生去意,那此人定然触碰到了他的底线!

嬴政暗自思忖,难道是那帮不知天高地厚的皇室宗亲和世家贵族又在暗中捣鬼?

温良见状,急忙澄清道:“陛下切莫误会,实乃微臣个人缘由所致。

自踏入大秦疆土以来,眼见大秦日益繁荣昌盛,国势渐强,国力亦节节攀升。

而今大秦境内处处弥漫着浓厚的信仰之力,而微臣的修为却因之难以遏制,几近失控。

陛下您也知晓,修行之路犹如攀登高峰,急躁冒进往往会带来隐患,过速突破更非明智之举。

因此,微臣打算暂且辞别大秦,远离这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信仰之力。

等到合适的机缘来临,那便是微臣重返大秦之日。”温良面带微笑,言辞恳切地向嬴政解释道。

听完温良所言,嬴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而后缓缓开口:“朕理解了,国师一路走来实属不易。然而,大秦此刻仍需国师助力,朕期望国师能够重新斟酌一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