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这个结论的吴邪豁然开朗,这次尝试草药失败带来的抑郁也一扫而光,他决定留在这里一段时间,仔细研究一下蛊,为了他自己也为了张起灵,他也应该做点什么了。
待续
吴邪随着张起灵回到苗寨,就在他那间山坡上的吊脚楼住下,开始投入对解蛊的研究。
张起灵的房间里有许多的瓶罐,张起灵告诉他不要触碰,吴邪时常怀疑里面藏着蛊或者毒,虽然好奇但听话从不敢碰。怕殃及吴邪,张起灵也时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拿着某几个罐子去到山林里,在无人之境试验解蛊的方法。
相比张起灵实践,吴邪则擅长从资料中寻找线索,他觉得了解一个地方可以从那个地方的县志下手。但此处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风起云涌数百年,除了翻看寨子的史志,更多的离奇传说和关于蛊的故事都是人们口口相传,吴邪便从其中得知,他所在的这个内寨有一本百蛊集。
吴邪找到老叔打听百蛊集的下落,老叔的表情显然知道这本笔记如何得到,也对吴邪提出的要求并不意外,但他却还是拒绝了。
“这是寨子的秘密,不能传外。虽然你是我的侄子,但终究是要离开寨子的不是?要是你娶了我们寨子的姑娘留下来,老叔肯定能给你借到百蛊集。”老叔虽有玩笑的意味,但说到此深深地看了一眼吴邪身边的张起灵。
老叔的暗示已经快明示了,寨外的人不能借,那寨子里的人总能借了,至于老叔为什么拐弯抹角地等他问而不早就提起百蛊集,吴邪想,应该是老叔碍于自己是寨子土司的身份。当晚,张起灵就消失了一段,然后不知从何人那里“借”来了百蛊集。
吴邪奇怪地问张起灵怎么不早告诉他有这本笔记,张起灵只说不记得了,但翻了翻书后,又想起自己好像看过这本书。蛊王阅百蛊,或许张起灵养过的蛊比这本笔记上的还多,吴邪不再过多纠结。
百蛊集记录的蛊术看得吴邪啧啧称奇眼花缭乱,信息量庞大但有用的不多,而且很多蛊毒的发作都是十分折磨人的,看得吴邪冷汗直流,经过一番反复研究,他还得出几个结论。
第一,蛊多数是直接养在蛊师身上的,离开蛊师后蛊物也能存活,且蛊留在人身上时间长了必须放出去,否则养蛊的人可能会遭到反噬。第二,每个蛊师养出的每个蛊物都不是千篇一律的,下蛊和解蛊的重点其实不在蛊,而在于下蛊的人,或许他碰你一下或是看你一眼你就被下蛊了,同样,或许他只是给你倒杯水喝你的蛊就解除了。
先从以上两点,再根据张起灵和老叔所言,吴邪梳理出现在的情况。吴邪和张起灵身上的同心蛊来自深林中的那个蛊池,据推测那个蛊池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近期有开蛊的现象,所以才被发现,说明蛊主已经很老很老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吴邪更偏向于后一种情况,因为蛊师已经去世,蛊会离开蛊师,或许他不想自己的蛊去寄生祸害旁人,又或许仅仅是想将蛊种保留下来,于是建造了蛊池,投入各种毒物终年互相残杀互相掣肘。张起灵起初应该是想将最终存活下来的一对蛊虫王都暂且养在自己的身体里,再找寻化解之法,但母虫却从他身上过渡到了吴邪身上。张起灵并不是同心蛊真正的主人,想化解蛊毒并不容易,再加上真正的蛊主可能已死的结论,他们现在想靠蛊主来解蛊这条路已经行不通了,所以他们必须要借助外力。
借助外力便是第三点,彻底解蛊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制作解药或者通过一些特殊的仪式将蛊种引出身体,像他和张起灵日日敦伦,只是顺应蛊种之意的缓解方法。解药,张起灵尝试过制作出几种,效果都不明显,看来他们必须找出引蛊的仪式,这些晦涩难寻的神秘仪式虽然难找,但至少前路已经有了方向。
研究到此时,吴邪已经在苗寨待了一月有余,换上了苗服,出门还能和寨子里的人打几声招呼。但其实他也不常出门,他一半的时间用在了解蛊,一半的时间用在休息睡觉补充体力。
实在是这一公一母的蛊物太能折腾,每天他至少都要和张起灵缓解一两次,还是随时随地,多半是在他的书桌前,张起灵从身后圈抱住他,捞起一条腿,将桌案都撞得吱呀吱呀移了位。
吴邪是不易留痕的体质,在张起灵发作起来没轻没重的手劲下,腰侧和手腕脚腕上都时常会留下指痕,不至于青紫,只是淡淡的泛红,一个时辰就会消失。张起灵有时候会同他一起坐在书案旁,抓着他的手腕轻轻婆娑,表情不是很好看。吴邪知道他已经很克制了,但两人一旦蛊毒发作擦枪走火,不做到极致是根本泄不了火的。
他们无法停下,吴邪也不顾疲态地继续查阅资料,但他知道自己最近的效率已经大不如前了。他和张起灵心意相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清晨,张起灵合上了他眼前的书和吴邪自制的笔记,说,“带你去一个地方。”后来他又补上一句,“不用带笔记。”
原来张起灵是想带他去放松一下,游玩外寨,外寨也属于苗疆,吴邪身体里的蛊毒不至于死毒发作。八十二寨依山而建,依的不是一座山,有大寨有小寨,有处于深山的内寨,也有与汉人交通的外寨,他们所去的那座外寨就至少有三千户人家。不同于隐蔽的内寨,外寨热闹繁华,甚至苗汉混居,有一条河横穿寨子,河上运输货物,河边皆是集市,还有络绎不绝的驿馆接纳来往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