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约十八九岁的模样,俊秀非常。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马车窗帘掀开,一名年约五旬的老者探出头来,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老者的年纪虽大,眉宇间却依稀还能看见年轻时的俊美,加上一股饱读诗书的儒雅之气,一眼看去,明眼人都知道他不简单。
“今年鲜卑怎地如此快就走了?”
老者看着周围陆续回乡的渔阳百姓,心中不由好奇。
马车行至城门,鲜于辅带领郡中吏员正在门口迎接。
“下吏渔阳功曹鲜于辅,携府中吏员恭迎蔡公。”
“我等恭迎蔡公。”吏员们齐声道。
“诸位客气了。”
蔡邕回过神来,走下马车,上前将吏员们一一扶起。
“噫,如此时节,竟扰得诸公出城迎接,邕之过也。”蔡邕回了一礼,笑道:“我奉陛下之命出任渔阳长史,日后叨扰之处,还望诸公见谅。”
“不敢。”
鲜于辅眼中满是崇敬之情,亦是笑道:“蔡公名满天下,竟能屈尊前来渔阳出任长史,令渔阳蓬荜生辉,何来叨扰之说?”
“既知老师名满天下,为何只在城门迎接?”
蔡邕身边的青年不满道:“还有,太守为何不在?难不成在府中等我老师前去拜见不成?他竟然这般托大?”
“元叹,不得无礼。”蔡邕皱眉道:“我是下吏,府君乃是上官,自古以来都是下吏迎接上官,何来上官迎接下吏一说?”
“敢问这位公子高姓大名?”鲜于辅问道。
“此乃我之学生,姓顾,名雍,字元叹。”蔡邕介绍道。
“见过顾公子。”
听闻对方乃是蔡邕学生,鲜于辅不敢怠慢,连忙解释道:“顾公子见谅,非是我等托大。”
“鲜卑入寇,各城皆坚壁清野,如今鲜卑退兵,我等还需安排百姓出城归家,蔡公来的又快,实是脱不开身啊。。。。。。”
“太守也并非有意不来,而是他现在不在渔阳。”
顾雍听着鲜于辅的解释,微微点头,又听到张新不在渔阳,不由疑惑道:“太守何在?”
“太守出关击胡去了。”鲜于辅道。
顾雍皱眉,“汉制,二千石无诏不得出境,他怎能擅自出关?”
“公子有所不知。”鲜于辅笑呵呵的说道:“太守还身兼护乌桓校尉之职。”
“原来如此。”蔡邕闻言点点头,笑道:“我道今年鲜卑何以走的如此之快,想来是府君那边有了战果。”
东汉之时,幽并凉三州无岁不被寇掠,胡虏每次来的时候,没有一两个月是不回去的。
今年竟然只寇掠了十日左右,鲜卑人就走了,着实有些奇怪。
“想来是了。”
鲜于辅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伸手引向城内,“冬日风寒,还请蔡公上车,下吏这便带蔡公入城。”
“不上车了。”蔡邕摇摇头,“劳烦功曹引我在这城内走走,我想到处看看。”
“好。”鲜于辅点头,“蔡公请。”
这时马车的车帘突然掀开,一名大约十三四岁的少女探出头来。
“阿父,我也想在城内看看,可以吗?”
少女虽未及笄,却生的明眸皓齿,已有倾城之貌。
鲜于辅等吏员见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艳,却碍于礼节不敢多看,只能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
“昭姬既然想看,便随为父走走吧。”蔡邕点头笑道。
蔡琰走下马车跟在蔡邕身后,举止端庄。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向城内走去。
鲜于辅询问着蔡邕这一路行来的所见所闻,蔡邕也一一作答。
在接到刘宏的命令后,蔡邕不敢怠慢,便马不停蹄的往幽州赶来。
他亦知鲜卑年年寇掠,便想着赶在鲜卑人来之前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