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我的学生生活英语作文80 > 第三章 续(第3页)

第三章 续(第3页)

爱国孤惊薄斗牛。”

杜少陵的诗指斥当时豺狼虎豹的政治,他那忧国忧民的苦心。

五明记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现了杜甫的这一思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五明阅读了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作为一个时代的诗人,杜甫的伟大之处,是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热情地关怀着人民大众的疾苦。这是他赢得千百年来人民爱戴的主要原因之一。郭沫若的对联,好就好在不是一味的歌颂,而是准确地概括了杜甫的为人和杜诗的特点,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五明记得,杜甫的《石壕吏》就集中反映了这个特点: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五明还阅读了何绍基题杜甫草堂联:

“锦水名山君占却,

草堂人日我归来。”

毅毅说,上联赞颂杜甫,下联抒自己来游草堂的心情。

这里的“人日”,是指农历正月初七,杜甫的诗《人日》中说。”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顾复初题成都杜甫草堂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上联用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诗意。“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人又有多少呢?龙蜷虎卧是说诗人成就高,影响大,成为一代的诗坛领袖。

这副对联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即两联一问一答,既新颖又醒目。另外,在用词上也十分匠心,如下联中“先生亦流寓”的“亦”字,寓意很深,自古以来,流寓他乡的人不知多少,可是却只有杜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他的草堂流传至今。

五明喜欢的杜甫的诗还有: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等等。

五明和毅毅还到成都百花潭公园去参观了一下。

五明看见,以百花潭为名的成都百花潭公园位于成都市青羊区浣花溪风景区。

西郊河由北而南,浣花溪(南河)从西向东,两水在青羊宫东北角处汇合,水势急湍,形成一个波翻涡漩白色水花的深潭,即百花潭。

毅毅说,今日的百花潭与古时的百花潭是名字相同,但地方却不是同一个地方。古百花潭遗址在今杜甫草堂西南的龙爪堰。唐、五代时是成都着名的郊游胜地。宋代以后,水系变动,原来的百花潭址已淤没不存。清朝末年,黄云鹄寻访古迹,认定这一水潭为百花潭,并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在北岸的宝云庵竖“古百花潭”石碑一通,同时还在石碑周围修造供游览的凉亭敞轩。

毅毅说,至此百花潭复现于世,并渐成名胜之地。又据介绍:浣花溪之处,一名百花潭,溪上民家之女任氏,家境贫微,为人勤劳善良,一日在潭边为病僧洗涤袈裟,莲花辄应手而出,整个水面漂满百花,故名“百花潭”。

毅毅说,依历史记载:在浣花溪西边,唐代有一位冀国公崔宁在杜甫离开成都后,将杜甫旧居的一部分辟为别墅,让其妻冀国夫人(又称浣花夫人)居住,后四川生叛乱威胁着成都,节度使又无能平息叛乱,冀国夫人挺身而出,散尽家财,募捐千军,出兵平乱,又将舍宅为寺,功德无量,为纪念这位成都女杰,特尊封为“冀国夫人”名;及在每年的四月人们在浣花溪一带赶庙会。

五明看见,百花潭公园由盆景园、磊园、慧园、湖池区、廊桥及桃花林、银杏林、桂花林、梅花林等景区组成,已形成了自己的园林特色。

整个公园构筑新颖,布局典雅,花木繁茂,竹树成荫,人工缔造的山石、瀑布、溪流、亭台分布其间,各呈其妙,趣味无穷,体现了“古、文、静、雅”的格调,使人益觉园林深邃无尽。

五明和毅毅还到成都青羊宫参观、学习了一下。

青羊宫是川西第一道观,两只栩栩如生的大铜青羊道教圣地。

毅毅说,青羊宫始建于周朝,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是全国着名道教宫观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皇帝避难于蜀中,曾将此作为行宫。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下诏改为青羊宫。五代时改称“青羊观”,宋代又复名为“青羊宫”,直至今日。

毅毅说,建筑布局青羊宫原来占地15o亩,清初重建时占地3oo多亩,现有殿宇、房舍建筑面积约48oo平方米,建筑整齐,其主体建筑,共分六重,都构建在一条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山门、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和说法台等。山门西侧为八字墙,长二十米、高四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