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明月在东窗 > 第一章 出发金川书院(第1页)

第一章 出发金川书院(第1页)

(大明崇祯元年)

清晨,海鸥天空盘旋。一艘艘巨大的宝船停在港口里,每个船帆都高耸入云,如同一片森林。无数的苦力在搬运货物朝着宝船那黑洞洞的船舱中走去,又排着队从另一个黑洞洞的舱口走出。空气中弥漫着大海的咸腥味混合着臭汗味,还夹杂着皮鞭抽打在后背上出的清脆的响声、苦力的痛苦的哼叫声,以及监工的谩骂声。这里是“贡港”——当年成祖朱棣亲自赐名的港口。而“张禄”一个出生在贡港西边十里的名叫“武川卫”的城中。

“小禄子,你小子又坐这里看宝船啊”。

“咋的,你家旁边的王寡妇又和你娘吵起来了”

“哈哈哈哈”

“张家这个小子真有意思,他娘和王寡妇吵起来,他不去帮忙。反而次次偷偷跑过来看我们这些苦力搬货,也够窝囊的”。

“哈哈哈哈哈”旁边喝着碎茶的船夫又是一阵哄笑。

“哎,这些苦力只会在这里耍嘴。”张禄心里暗骂到,“我是读书人,岂能与这乡野村妇去费舌。早晚考取一个大功名,将我娘接到更大的金川府里!”“我还想……。。”

正在张禄规划自己的宏伟愿景的时候,身后一个孩童叫我“禄哥哥,今天是童试放榜的日子。你咋还坐在这里呆啊。”

“坏了,我把这件事忘了,今早起来就听他们在吵架,吵得头快炸了,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我拍了怕脑袋,站起身。又拍了怕身上的泥土,向金川卫走去。

路上,金川河在旁边流淌,河面上都是来来往往的小商船,这些小船如同蚂蚁一样将城中的货物一点点搬到港口,再将港口卸下的货物一点点搬到城中。听那些船夫、苦力们说,搬回来的货物都是来自中原的,有武陵山的茶叶、苏杭的丝绸、江西的瓷器等等。这些都是金川这里的紧俏货,属于那种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的。所以每艘船都有市舶司的官兵亲自押运。而这些东西在中原当地遍地都是,他们说中原的路面都是由瓷器铺成的,两边的商铺都是卖茶叶丝绸的。就连商铺的“招子”都是绸缎面做的。

沿河走着走着就快到“武川卫”城下了。路上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不知从哪里开始,越来越多的路人开始冲我又是作揖,又是问安的。

“张秀才您好啊”

“哟,这不是张秀才嘛”

“张秀才赶紧回家吧”

我懵懵懂懂的来到城门口,旁边的告示栏周围站满了人。有人痛哭哀号,有人欣喜若狂高喊“中了!中了!”甚至还有晕倒在当场,让差役架下去。

张禄挤进人群,才看到榜上的名字,找了很久才在中间看到自己的名字。

“中了!中了!”

张禄就这样降事中邪了一样口中念念叨叨的跑回了家。

此时家中,街坊四邻家里亲戚长辈已经把家门围的水泄不通。不知谁喊了一句“张秀才来了!”众人将目光向后望去,只见张禄支支吾吾的走过人群,方进入家门。大家先是一愣,紧接着又是七嘴八舌的祝贺。唯独那个住对门的王寡妇,脸上气的一下红一下绿。

张禄母亲名叫李氏,见儿子这种状态,也只能谢过街坊后将院门紧闭。李氏来到房中给儿子递了一碗水,张禄这才回过神。冲母亲说到“我中了!我中了!”母亲这时眼含泪光连声说“好!好!好!吾儿有出息了!”。这时,张禄父亲张庸从屋外走进来,满身酒气,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嘴里叼着牙签说:“我就知道我儿子有出息,那张老头、李二蛋他们还不信。这不,一放榜他们就拉着我去酒楼喝酒,还不让我掏钱。非说要请我去!说让我这个主簿以后好好照顾他们。”

“你以为,他们冲着谁。真以为冲着你这个卫所里管马料小主簿?还不是以为你儿子童试中了,成为秀才了。谁像你啊,一辈子什么也没中,光靠这你父亲的荫封,当个芝麻小吏。当初老娘咋会看上你们家呢?”

“哎!你这娘们咋这么说话!”

“咋地!就这么说了!你有本事打死我!这家里吃的穿的那个不是我娘家的钱和地支撑着。就你那一个月几两银子,都不够你自己买酒喝的!”

“嘿,你想找打架啊!”

“你打啊!隔壁王寡妇这么欺负咱家,就没见您爷们过!”

“爹!娘!您俩少说两句吧。”张禄无奈的说:“爹,你回房里散散酒气,满屋子都是酒味。”“娘,你也少说两句,我爹就这样的人,您跟他过了这么长时间,您还不了解吗。”

“好,娘听你的,谁让你成咱家秀才了呢。娘收拾收拾屋子。”

就这样一切恢复到风平浪静,日头一点点爬过三杆。

“禄儿,禄儿,叫你爹一会儿去城里酒楼订一桌菜,今晚咱家庆祝庆祝。”

“娘,就让我去吧。”

“不用,就让你爹去,他成天不出门,不是喝酒就是睡觉,让他多活动活动。”

“爹,醒醒,娘叫你去酒楼订桌子菜,今晚吃。”

“行,谁让我今天高兴呢。”张庸乐呵呵地出门去了。

晚上,一家子坐在一起吃饭。

“禄儿,今后你咋打算呢?”李氏说着夹了一筷子肉放到张禄碗里。

“娘,我想好了。打算继续考试,童试考完考乡试,乡试考完考会试,最后考殿试,当官。把您二老接到金川府里享福。”

“儿子,长大了!出息了!以后我俩就靠你享福了!”李氏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又参杂了一丝哭腔。

“那你打算则么学呢?”张父问道。

“听说两夷总督薛大人重视教育,专门拨款在金川府旁的紫金山上修建了金川书院。专门招生过了童试、乡试的秀才举人。而且不但不用花钱,总督大人亲自掏腰包月月给学子们月钱。”

“好,娘支持你。”

“咱爷俩干一个”张父自顾自的举起酒杯。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走啊?”李氏说。

“一个月后吧,至少把过冬的被褥棉衣准备好吧”

一家人吃吃喝喝就这样过了一夜。

这一个月总的来说是平安无事的,王寡妇不来找茬了,家里亲戚朋友来的越来越频繁。母亲李氏每日从早到晚赶制棉衣被褥,父亲张庸则还是每天喝的大醉。

一个月后,到了去书院的日子。这一天李氏早早的起床忙碌,父亲这一天突然格外精神,最近这两天没再见他喝酒。

李氏拿出一大包袱给儿子,嘱咐到:“儿子,这是两套新棉衣,山里冷,别冻着。娘没本事,一个月的时间做不出更多棉衣了,你要是冷了一定要自己去买啊,别怕花钱!”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娘,别哭啊,这大好日子,别哭伤了身体。我又不是一去不回了,等书院放假的时候我就回来看你。”说罢,张禄冲着父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说到:“父亲、母亲,儿子上学去了!”扭头匆匆离开了家门。

金川书院,我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