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康熙发话,八阿哥继续留在藏书阁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八阿哥知道后十分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
毕竟他留在藏书阁还能好好活着,换了别的地方就未必了。
礼部那边准备妥当,四阿哥的登基大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进行。
他穿着龙袍站在上首,底下是俯首拜下的朝臣们。
四爷没想到有一天,他会站在这个位置,跟曾经的康熙一样看着百官跪拜的光景。
他在最高处能轻易看见底下朝臣的面色,能猜出他们的心思来,简直是一览无遗。
登基大典之后就是立后大典,礼部在大阿哥的催促下终于再三修改好流程,送来给新帝过目。
四爷看着手里的流程,确实简洁了一些,却依旧不是很放心,又明白礼部已经不可能再往下减了,只能勉强点头道:“行吧,暂时就这样。”
底下的礼部尚书松了一口气,他们礼部上下加班加点修改了好几遍,还不行的话,他们也是没辙了。
礼部尚书身边的大阿哥也是松口气,这位四弟要是还不满意,他也是没办法。
好在自己这位好四弟没有为难人的意思,终于是放过了礼部尚书和他了。
四爷在上首却忽然道:“既然礼部的差事办完了,那大哥就去兵部吧。”
大阿哥听得一愣,问道:“皇上让我去兵部吗?”
四爷点头道:“是,大哥不是一直想去兵部来
着?”
大阿哥听得不好意思,估计他是知道自己在藏书阁跟八阿哥说的那些话。
其实自己也是气话,随口说的,没想到四爷知道后不介意,还真的让他去兵部了。
“皇上,其实我也不用真的去兵部,如今在家里也挺好的。”
新帝刚登基,兵部那么重要的地方就让他去,大阿哥担心这是一种试探。
他要答应了,新帝可能不高兴,还不如委婉拒绝了。
四爷听后就笑了:“大哥不用想太多,朕也确实想让大哥去兵部帮忙。而且朕打算让大西北的兵力能够轮换,别让他们因为没有战事而偷懒了。”
如今镇守大西北的还是之前他和十四阿哥留下的那些将士,也快一年了。
四爷的意思是以后底下的将士轮流去镇守,就不必这些人一直在那边苦寒之地长久守着。
轮换的话,也让这边闲散的士兵也能松松筋骨,不至于骨头都懒透了。
如此一来,不必将士们只留在一个地方,这样也不公平。
大阿哥听后这才明白四爷的意思,连连点头道:“这个主意好,以前很多将士留守在那边,一辈子在苦寒之地,都不能娶妻生子。哪怕娶了,孩子养在外地,都没能见着。”
加上这种苦寒地方也没什么月银,家里人过得就更惨了,很多士兵都是老光棍。
反而别的地方因为富庶又安全,士兵都变得懒散了起来,确实不太公平了。
就该他们在苦寒之地一
年,再去别的地方轻松一下,这样就不会完全影响生活。
四爷见大阿哥答应了,就点头道:“大哥也赞同是最好不过了,只是兵部估计不大同意,需要大哥帮忙周旋一二。”
大阿哥却担心道:“这些将士轮换着确实公平,却未必都愿意,肯定会反对得厉害。”
毕竟有些将士出身不错,他们肯定不乐意去苦寒之地镇守了。
四爷冷笑道:“容不得他们不愿意了,实在不乐意的,那就把头上的乌纱帽摘了,回家吃自己去!”
大阿哥听得哈哈大笑道:“有皇上这话,我就放心去办了。”
四爷点头道:“大哥只管放手去做,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来找朕。”
大阿哥微微颔首,他原本以为新帝是试探自己,如今看来是他想多了。
兵部这个规制一直如此,很多出身不高或者被孤立的将领就被派去苦寒之地镇守多年,辛苦不说还没什么功劳,又不能晋升上去。
反倒在京城这些勋贵子弟,没做出什么成绩来,没吃什么苦头,倒是能扶摇直上,让人十分不爽了。
四爷了结此事,回去院子里的书房,就见叶珂依旧窝在窗边的软塌上,跟之前没什么两样。
他笑着上前,伸手搂着叶珂问道:“你今天身体情况如何,吃得还好吗?”
叶珂点头道:“是,我胃口还不错,暂时还没害喜的症状。”
她指着书房里头空荡荡的架子,有些无奈道:“苏伴伴派人来
把摆件都收起来了,茶几边角都用布条包上,书房里的家具都被挪走了一些,这是爷的吩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