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九如颂雅的隐喻意义 > 楔子(第2页)

楔子(第2页)

随着战争的加剧,她缔造的繁华盛世,也逐渐湮灭于战火,成为了历史。

……

燕一幸不辱使命,带领雁门关外的幸存者组建‘燕魂卫’杀了叛徒,稳固北疆后,又潜入帝都,救出被囚禁的太子,撤往幽州。……

燕一幸不辱使命,带领雁门关外的幸存者组建‘燕魂卫’杀了叛徒,稳固北疆后,又潜入帝都,救出被囚禁的太子,撤往幽州。

……

二十一年后,九月的某天傍晚。

齐州大阀卢家长房太夫人过寿,东岳书院的院长孟柘,携妻女从泰安赶过来为岳母贺寿。

行至齐州城外,途经一个小山坡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突然冲出来拦住了他,跪求他救弟弟一命。

少年说他们是从江南逃往鲁地的难民,路上遇到了流匪的劫杀,父母双亡。昨个半夜露宿荒郊,弟弟受寒热,至今未醒。

孟柘听罢,带着两个长随去坡后查看。草丛里果然躺着一个孩子,七八岁的样子,面色潮红,额上还搭着一块破布巾。

孩子的状态不是很好,身上滚烫,四肢时不时的还要抽搐一下。

救人要紧,孟柘也顾不得多问什么情况,抱住孩子就上了马车。入城后,便有卢府的管事前来迎接。

他让妻女先回娘家,自己则就近找了家医馆,救治孩子。

孩子已经失去了意识,汤药都灌不进,情况很是危急。

无奈之下,孟柘让长随去别家医馆,找了两个会针灸的老大夫,请他们给孩子扎针,强行退热。

一番忙碌后,孩子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孟柘也长舒了一口气。想到刚才针灸时,他帮孩子脱衣服,看到孩子脖子上佩带的那枚龙形燕纹玉佩,刚平复的心绪又激荡了起来。

苍绿色的古玉,玉龙威猛刚劲,张须露齿,双目圆睁,爪趾锐利,龙尾上卷,通体饰燕子状的涡纹。

拿起来看,无论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上面一只只展翅在飞的燕子!

……

他把那个自称是孩子兄长的少年叫到跟前,不动声色的套话。得知这少年叫萧剑,出生鲁地萧家在江南的分支。

因时下,北周联合了南楚,入侵吴越,引起了江南的战火。他们这一支决定返迁鲁地,投奔萧氏族人萧凯驻守的齐州城。

途经徐州,在山神庙避雨时,遭到了流匪的袭击,随迁的族人除了萧剑,全部罹难。

生病的孩子叫子豪,随同家人在山神庙歇息,两家人也只是碰巧遇上。

半夜,遭遇流匪袭击时,只因双方互相猜疑,不肯配合,错过了最佳的布防时机。

最后,只得各凭本事,硬拼突围。

流匪的数量众多,又都是些亡命之徒。萧家村虽然全民皆武,但迁徙的村民拖家带口,老人妇孺居多。

眼看着突围无望,萧剑的父母趁着一团混乱,把萧剑打晕塞进了神台的下方。

待他醒来爬出神台,已是第二天中午。

一夜之间,山神庙变成了人间地狱。方圆十里到处都是死人,到处都是血。他的父母就躺在神台旁,父亲的半边身子已经被砍烂。

见此情形,自小习武,少年老成的萧剑,也是茫然无措,只知道呜呜大哭。

庙外的东南角敞地上,也有一个孩子坐在死人堆里,听见庙内有人哭,便走了进来。

看到萧剑,想安慰他,却又欲言无词,便挨着他坐下,静静地陪着他。

……

之后,两个半大孩子,十二岁的萧剑与年仅八岁的子豪,跪在山神像前起誓,结为异姓兄弟。

安葬了父母后,又跟着沿途迁徙的难民,继续前往鲁地。

没有了大人的庇佑,两个孩子过得很是艰辛,路上屡次遇险。

好在兄弟俩聪明伶俐,又有不错的身手,每次遇到危险都能齐心协力地化险为夷,终是平平安安到达了齐州城。

站在城墙根下,萧剑想着进了城就能见到本家叔父,就能吃饱穿暖,便一时忘了形。

他大喊一声,又手舞足蹈地对子豪说道:“二弟,我好想吃蜜汁桂花糕,待会咱们去了都督府,定要厨房蒸个两笼。哦……不,两笼不够,我要吃上四笼。”

他长在江南,偏爱甜食,喜欢软糯的糕点。

其实,对于整天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来说,就是两笼窝窝头,光想着也觉得美滋滋的。

两人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欢快的笑声。

城墙根下聚集的几个乞丐,见这两孩子容貌清奇,笑如繁花盛开,其中一个顿时起了邪念,随手就招呼了四五个同伴围拢了过来。

流亡的生活,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出了这两个孩子,对于自身危机高于寻常人的敏锐力和逃跑度的默契。……

流亡的生活,最大的好处就是锻炼出了这两个孩子,对于自身危机高于寻常人的敏锐力和逃跑度的默契。

“我与二弟身无分文,因着城门口的那些乞丐,我也不敢进城找叔父,只得在郊外求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