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鼓巷四合院那边,卞璃起早开始忙活到现在,身边还有几个小姐妹帮衬着。
到底是人生大日子,再如何做好心理建设,照旧会有紧张情绪。
看见爷爷奶奶先后进来,二老各自叮嘱不少注意事项,尤其盛家老太太,笑着帮孙女别了别耳边碎,语重心长说道:“往后嫁到白家,有事儿依然能回来和我们说。可另外个重点,阿战那孩子才是未来陪你走完后半辈子的人,夫妻间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生活才能顺心,顺意。其他的话,之前已经讲得差不多,说实在没啥不放心,你是我和老头子看着长大的孩子,这点儿信心肯定有。”
卞璃如何不感激他们,同样在军区大院生活,身边不少女孩儿日子咋样,甚至在家里地位,一目了然。
尤其牵扯利益,往往婚姻根本不能自主决定。
或许因为环境,顶多比外面普通家庭好上些,但能和自己差不多的确实屈指可数。
随后招呼他们到正厅坐下歇会儿,等了半天没见着大哥出现,想了想问了开车过来的警卫员才知道,据说是急着接什么人,并表示具体长没说。
虽然还有需要对接点,可着急没用,盛宁不在,说啥都白搭。
眼瞅离男方抵达时间越来越近,单论出门由哥哥背着这项算重要环节之一,不免脸上浮现出焦急。
没忍住中途不止一次问过盛家老两口,突然听见院门处传来熟悉声音:“小璃,快看看谁来了!”
本就在院内张望,刚好转身想去正厅是背对大门。现下回头,没成想居然爸妈风尘仆仆站在面前。
各种情绪突然被堆积在一块儿,瞬间红了眼眶。
盛宁眼瞅妹妹要掉金豆豆,立刻上前打岔:“哎哎哎······知道你舍不得离开我这个当哥的,但今儿大喜日子,好不容易化好妆,弄糊了想补救也费劲儿。稍后准妹夫来接,不得以为你是不是后悔了。”
听到这卞汇主动上前拉着姑娘手,笑着说道:“对对对,今儿大喜日子,高高兴兴地。”
随即新娘子破涕为笑,嘴上说父母因为工作,错过自己婚礼是无奈之举,到底心里会难受。
眼下就连今天唯一一丝遗憾此刻也被填平。
屋内的老两口也听见动静出来,确认真是儿子,儿媳妇齐齐松了口气。先前孙女问,记得孙子说的话,始终没透露丁点儿消息。
拖到现在实属不易,恐怕再有十几二十分钟也要实话实说。
起初怕中间有意外,毕竟没准信儿,只是听大院和盛开文以及卞汇一起同事所给模棱两可情况,反而直接告知,若没将人接回来定然让丫头失望。
盛老太太出来第一时间让警卫员将留在车上包袱拿下来,转手塞给儿子:“快点儿去旁边提前准备的屋子简单收拾收拾,另外衣服直接换这两套。”
盛宁看了眼时间,还剩四十来分钟,知道白锦战那边应该已经出门,依旧趁空档给他家去了电话。
果然车队九点十八分准时放了鞭炮并从古武域出。
挂断后又给京都大饭店拨去,在场负责是君卿卿,给出明确回答,自己能联系上车队。
女方父母突然出现,不少流程以及安排都得变动,当务之急先和锦城哥说声。
转身去了卫生间,拿出传音符告知大致情况。
重新回现场,立刻联系司仪更改其中关于亲属介绍环节内容,甚至主桌也被再次安排。
还好提前通知,不然见面才察觉必然手忙脚乱。
白锦城突然感受到传音符波动,当下车子还在行驶中并没有啥动作。二十几分钟后到达南鼓巷,在路口需要下来走进去,所以大概离开半分多钟,听完回队伍,上前和白锦战说了咋回事儿。
附近打头跟着新郎官的是特殊行动部几个没结婚兄弟,清楚老大还有他媳妇儿可以通过符箓传递消息,所以对此没觉得诧异。
至于车上为啥没直接听,是因为后面坐的几人是弟弟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不了解古武域,这些手段便不适合出现在其眼前。
婚礼举办相当成功,而且白晋和欧阳宛筠见着亲家夫妻是打心里高兴。
白锦战婚后仨月,一次在老宅家庭聚餐,突然卞璃在红烧鱼上桌时,明显感觉不适。
君卿卿有所猜测,依旧把脉进行确定,已经有一个多月身孕。
果然是亲兄弟,阿战和他大哥一样,听见妻子有了宝宝,就跟毛头小子似得开始来回转悠,激动情绪溢于言表。
孩子还没生出来,可已经知道是个男娃,所以按照前面五胞胎从“宥”字,早早确定就叫白宥屿。
这个是当爹的翻了仨月字典选出来的。
卞璃问过为啥这么早确定下来,听说为了五胞胎取名权,几家长辈争得不可开交。
大哥身为父亲,靠使计才捞着小闺女用了他想的其中一个。
回忆番娘家爸妈还有爷奶听说她怀孕后,时不时打电话询问,得知在书房翻诗集,翻词典举动,点了点头表示提前取完安心。
至此时间仿佛被按下加键,君卿卿眼瞅着几个儿女再开学就上高一了,自打小学从四年级读起,始终按部就班,并没继续跳级。
因为大部分课余时间被充分利用,有时候当妈的都觉得是不是孩子们课业太重,要不要将兴趣方面排的课时减少些。
得到回馈:就这点儿东西,轻松应对。
也从五胞胎上学开始,家里定下一个规矩,每个寒暑假空出十到十五天,全家七口集体到一个新的地方旅游,车程在一天半以内的则直接自驾出行。
回来后会各自在洗出照片中选出张个人认为最满意的,外加一个全家福,用相框裱好,专门挂在正厅旁边屋子所留照片墙。
至于剩下的装进相册,还是这个房间,早早定制妥两个大书柜。里面装的可不是各种书籍,反而是这些纪念。
年头越来越多,俨然来家里串门的朋友都会专门过来看看。
话说他们第一站去得正好是君卿卿来京市前所在的红旗生产大队,如今已经更名红旗乡,并且因为大棚种植让家家都富起来,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模范乡”。
喜欢带百亿物资,在o年代风生水起请大家收藏:dududu带百亿物资,在o年代风生水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