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面发好没。”
“要包包子。”
“明天摆摊要用到的。”
徐林:“???”
她一定是幻听了。
等到徐林在机场见到品牌方时,讪笑着说了苏棠在做什么。
没想到品牌方这人听到苏棠要包包子,兴奋得要立即就要过去,也不等他们的司机开车来接了。
徐林之前没时间看苏棠的先导片,苏棠在山野拍的视频她也只是看了个片段,这次的广告倒是看了,也觉得诱人美味,只不过她以为那些是品牌方事先准备好的食物。
她到现在也不敢相信苏棠真的会做饭,直到来到曲家村,看见苏棠亲手调了三大盆馅儿,又把一大盆发成蜂窝状的面团摔在案板上,熟练地揉面排气,才觉得这好像是真的。
她见品牌方的人要准备开始采访,匆忙拦下:“要不我们准备一下再开始?”
背景都是简陋的锅碗瓢盆,甚至还有个大土灶;苏棠也没做个妆造,只简单扎好头发,还带了帽子口罩,只为了做面食时方便卫生,可人却不怎么好看。
虽然天生丽质,但也不能这样上镜啊。
但三人中只有她着急,苏棠只是摘下了口罩方便入镜,那位品牌方的人看见苏棠在包包子眼睛怎么都放光了?
徐林正想再和品牌方的人商量一下,忽然听见那小姑娘问苏棠:“苏棠姐,我们不采访了,你接着做包子,然后我们拍一个视频和你之前用整体厨房的轻松做对比好吗?”
苏棠脑子转得也快,立即开始讲条件:“我觉得如果以后把整体厨房弄在这里,让周奶奶他们也用整体厨房拍个视频,那效果肯定更好了。”
这边用整体厨房当然不用全新的智能设备,只是做橱柜、安排冰箱、通燃气、装修厨房等等一整套下来,花费也不少了。
这件事季萱肯定做不了决定,苏棠倒是不着急,先拍这个视频,毕竟签了合同。
徐林看着苏棠讨价还价时愣住,看她熟稔地揉面包包子更是说不出来话,这还是她认识的那个苏棠吗?
或者说,她还是没那么了解苏棠?
徐林陷进深深的自责中时,季萱和拍摄导演又感受了一遍那天在摄影棚时的煎熬。
看苏棠做饭简直太折磨了,尤其是现场观看。
味道闻得见,眼睛看得见,偏偏不能去尝一尝!况且苏棠刚才说这是要摆摊的包子,他们也不好意思要来一个尝尝。
面团在她手底下十分听话,被她那双纤细灵巧的手揪成了一个个同样大小的面剂,又被她飞快地按扁擀平,一个个都是同样大小,圆圆得摆在案板上,煞是可爱。
苏棠左手拖着面皮,右手迅速挖了一大勺馅儿放在面皮上。
任谁都觉得这么点儿的面皮肯定包不下这么大的馅儿,谁知道苏棠左手轻拢,托起面皮轻轻转圈,右手配合地捏着面皮的边缘,逐渐收拢在一点,不一会儿一个圆润褶多的包子就坐在了酸痛手心里。
皮薄馅大,没有一处漏馅儿的。
看着小山似的一盆馅儿,不一会儿就被苏棠包完。
这时,许多换班的工作人员也来都来围观了;就连许多村民们都来凑热闹,就想看看这明星是真的会做饭吗?
周惜也起来了,昨晚和苏棠谈好了工钱,她就毅然决然地决定,一定要和苏棠去打工,说什么也不听劝想去上学。
苏棠让周惜帮忙生火,她则自己抱着两人合抱那么大的三层笼屉坐在了大锅上。
她手快,不一会儿另一盆馅儿也被她包完了。然后就是第三盆。
徐林在一旁彻底没话说了,不知道是不是苏棠以前用不到这些,还是留着后手,她这才像是真正了解了苏棠一样。
不过想想苏棠的童年,徐林叹了口气,这似乎也挺正常的。
跟着季萱来的拍摄导演还是上次拍鸡汤的那个导演,本来以为这次只是简单拍个备采,他就带了一个摄影师,结果到了这又要拍个小广告了!
摄影师不行,没办法他只能重操旧业。
他正沉浸在蒸腾白雾围绕的老式蒸笼、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乡村、虫鸣鸟叫朝阳初升这一充满诗意、让人感慨的画面时,旁边季萱忽然开口,开口就让他差点没摔一跟头。
“麦穗饺子是猪肉白菜馅儿的,细褶儿大包子是豆腐皮儿馅儿的,月牙蒸饺是胡萝卜牛肉的……啊,我都闻到香味了,咬一口油香四溢,满嘴生香……”
季萱的声音不小,这时也只有她在说话。
语毕,四周此起彼伏的都是吞咽声和肚子的鸣叫。
牛肉胡萝卜包子
清晨,宋好睡眼惺忪地打开了堂屋的门,站在院子里醒了会盹儿,看向了隔壁院子亮如白昼的天空。
原来刚才不怪她看错,这灯也太亮了。
宋好打着哈欠,回屋叫起了孙大军就去厨房去备菜。
醒都醒了,也睡不着了,还不如去干活。
宋好和丈夫孙大军租在周奶奶隔壁已经三年了,去附近县城卖盒饭也卖了三年。
早年他们夫妻二人走南闯北做些小生意,却因为一次合同问题被坑,家财散尽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外债。当时孙大军差点没想开,还好被宋好及时发现劝阻了。
后来两人想开了:他们才四十多岁、还年轻,趁着还有把子力气,不如回老家再从小生意做起。
老家没回成,宋好和孙大军看准商机,干脆在曲家村租了个院子,又做起了餐饮。只不过这次却是大炮换回了鸟枪,他们每天推车去附近卖盒饭。
曲家村人口不算多,邻居事情也少,尤其是周奶奶祖孙两个更是好相处。他们两个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周奶奶有时会帮忙照看家里;有时见周奶奶没空做饭,他们也会给她们送两份盒饭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