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上军校尉蹇硕与宦官联合谋划捕杀大将军何进,不料机密再一次泄漏,何进命黄门令将其逮捕并处死。
第二日朝议上,何进以辅政大臣身份,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何颙为北军中候、许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
同时受到提拔的心腹有二十多人,何进同士大夫们,取得了同宦官势力斗争的,初步胜利。
票骑将军董重与何进互争权力,宦官们依靠董重做为党援。董太后每次想要干预国家政事,何太后都加以阻止。
董太后感到愤恨不已,于是气愤骂道:“你现在气焰嚣张,是依仗你的哥哥何进!我如命令票骑将军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只是举手之劳罢了!”
何太后听到此话后,暗中告诉给何进,打算扳倒董太后,毕竟她是刘协的靠山,那就是她何后的政敌了。
于是何进与三公共同上奏:“董太后派前中常侍夏恽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搜刮财物,都存在她所住永乐宫。按照过去的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请把她迁回本国。”
何太后批准了这一奏章。
辛巳,何进举兵包围了票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董重自杀。
董太后又忧又怕,突然死去。
从此以后,何进一家失去了民心,是民心吗,恐怕是士人之心吧,看来士大夫阶层和何进也不一条心吧。
189年五月,何进报告何太后,但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也不敢违背太后意旨,最终妥协了。
事后他想:“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
殊不知,野草须除根,不然春风吹又生,可惜何进终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的结局也就可以预知了。
是日,袁绍再次进言诛除宦官,说道,“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如果不一网打尽,必将贻患无穷。况且如今计划已经外露,将军为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下手晚了会遭祸殃的。”
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多次受到宦官贿赂,因此从中作梗,多方阻挠最后不了了之。
也由于何进素无决断,犹犹豫豫,所以仍然没有结果。
袁绍看见这种情况,心里十分焦灼,再一次献策说:“可以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近行兵谏。”
何进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
又派部下王匡、骑都尉鲍信回家乡募兵,一时间,风起云涌。
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严重。她匆匆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放回家。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一起去叩求何进恕罪。
袁绍在旁再三劝何进,乘此机会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袁绍很不甘心,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何进应许,下令召四方兵马兵进驻洛阳,进行兵谏。大将军何进捕杀上军校尉蹇硕余党,死者千余人,京城屏息。
其实在大晋创业初期,太祖武皇帝袁绍的功绩是不可抹灭的。
袁熙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的生,现在他人单力孤,根本不能来个“指点沉浮”。
灵帝驾崩的消息,很快传到陈留一代,在那避祸的王允,也急忙赶赴洛阳吊丧,这是臣子的礼节。
此时,朝廷局势极度混乱,以何进为的外戚势力大增,阉党张让失去了对中央政权的控制权,面临覆灭的危险。
大将军何进利用,各地方官吏奔丧的机会,大肆结交和拉拢亲己势力。
王允一到洛阳,就被何进紧急召见,并说明意图,打算重用他。
王允很感激何进对他的救命之恩,便满口答应,并担任从事从郎一职。
几天后高靖亲自来袁家,向袁绍刘夫人道明来意,气冲冲地接高柔和高月回府,其实这老头的倔强对高月是好的。
袁熙看着临上马车前,高月那幽怨的神情,心也不禁沉闷起来。
国丧期间,禁止歌舞声乐和饮酒美食,虽然局势紧张,却没有袁熙什么事。
他闲来就和许褚走马洛阳城,在不就是收集一些情报。
因为他知道再过不了多久,他就要离开这个生活多年的地方了,而且这里也将变成一片白地,真是世事无常啊。
想不到,他袁二公子也要背井离乡了,何况乱世中的普通人呢。
之后几日,高月央求哥哥高柔,给袁熙送信,两人又在高家后门,隔间里私会了一次。两人你情我浓依依不舍,看的高柔好笑又是好气,真是女生外向啊。
这天,袁熙他又带着许褚在洛阳闲逛,虽然这时很多活动都取消了,街上也有些冷清,但他却十分享受这种闲暇时,走马古城的感觉。
来到城东北“永和里”附近时,恰好迎面有辆装货的马车行驶来。
马车无蓬用麻绳子揽住好几大包货物,显得有些摇摇欲坠。
突然间车轮子一个打滑,一车货物眼看就要打翻砸到旁边行人处。
就在这时,一个牵着马的军士快步上前,双手力硬生生将要倾倒的货车挡住。
袁熙看的清楚,那人身手端的了得,他吩咐许褚也上前帮忙。
结果合两人之力,马上就将马车扶正,车主千恩万谢自是不提。
马车走后,袁熙不由打量起那名青年军士来,见他面貌朗俊,肤色微黑,身材也很是匀称健硕,应该是一员健将。
青年军士对袁熙、许褚两人拱了拱手表示感谢,接着就要离开。
突然他又想道了什么,停下向袁熙问道:“这位公子可知道,西园驻军的营地,该往何处走?希望告知在下。”
袁熙顿时好奇道:“你不是本地军士么?怎么不知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