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看着苏萍道:“后来,我花了些时间打听你的情况。知道你在文工团工作,和同事小娟关系很不错,也知道你有个对象叫姜泉,很快就要调到县粮食局了。”
她顿了一下,朝苏萍笑笑:“关于你所有的种种,都让我很满意。傅月兰插足我的婚姻,我自然不能坐以待毙,而你,将会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
苏萍不认可“合作伙伴”这四个字,在她看来,周老师所做的事情,显然给她的定位是棋子。
不光是她,甚至周老师自己的双胞胎女儿,都被她当成了打击报复傅月兰的棋子。
苏萍看着周老师,道:“所以,你利用自己双胞胎女儿的逆反心理,引导小芳把姐姐的礼服裙剪坏,又把这事嫁祸给了大娟亲戚家的孩子。你猜她们最终会找上我帮忙修补。”
周老师点了点头,“是。”
她确实利用了小女儿抗拒与双胞胎姐姐捆绑,追求独美的心理,她也算准了大娟会找苏萍帮忙。
她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她的婚姻出现了危机,她只是在保卫她的婚姻。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她看着苏萍道:“我没猜错,他们果然找你帮忙,而你没让我失望。”
不止是没失望,而且让周老师十分惊喜。
周老师拿到修补后的礼服裙后,就知道接下来的推进稳妥了。经过苏萍修补后的裙子,比之前的好看太多了。
然后,周老师还发现苏萍还做了一个同款小包包配上裙子。时隔多日,周老师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惊艳与激动。
之后,大女儿换上修改后的礼服裙,挎上小包包,小女儿眼睛都看直了,完全不需要周老师刻意引导,那几天小女儿情绪激动,缠着她和陈校长,一定要把自己的裙子改成姐姐同款。
女儿大吵大闹,做父亲的陈校长无奈,找裁缝按着大女儿的裙子改。
这里周老师又要感激苏萍的手艺了,也是完全不需要她干预,陈校长找了好几个裁缝,都做不出苏萍的效果。
小女儿情绪愈发激动,大哭大闹,家宅不宁。
最后迫于无奈,陈校长亲自向那位背锅的学生家长打听之前修补大女儿裙子的裁缝,然后提出要去找这位叫苏萍的裁缝。
苏萍也把周老师这些小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又问道:“所以,你们第一次来高源镇找我,却在中巴车上恰巧碰到了姜泉,还和他搭上了话。这个,其实也不是巧合,对吗?”
“对。”
周老师点了点头,非但没有丝毫不好意思,反而有那么点沾沾自喜。
她打听到姜泉那天会在那个点回高源镇,所以,周老师卡好时间,拉着丈夫和女儿上了去高源镇的中巴车。自然和姜泉坐的是一趟车,并且有意和姜泉搭上了话。
陈校长对姜泉印象很好,俩人相谈甚欢。
周老师知道女儿改裙子的迫切心情,只能麻烦苏萍当场改衣服。最终迫于“无奈”,一家四口在苏萍那吃了晚饭。
一连麻烦了苏萍两次,人情就这么欠下了。
这人情自然要还,就用员工服的订单来还。
一切顺理成章,周老师不动声色地利用苏萍抢了傅月兰的单子。
而陈校长至今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