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和敖烈闻得此言,便连忙提上行李,转到了泼月洞后门之外。
二人叫道:“师傅,师傅。”
唐僧认得是徒弟的声音,就在那荆棘中应了声。
敖烈八戒剖开荆棘,搀着唐僧,慌忙上了马。
三人继续向西而行。他们遇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一程一程,长亭短亭,不觉的就走了二百九十九里路,到了那宝象国。
这宝象国景致非常,连绵起伏的青山宛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将整座城池紧紧环抱其中。
城中的每一栋建筑都风格独特,雕梁画栋。路上的街道宽阔整洁,两旁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见到此番景象,唐僧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唐,泪水也渐渐模糊了双眼……
……
师徒三人在宝象国的馆驿歇了脚。
随后,唐僧行至朝门外,对阁门大使道:“有唐朝僧人,特来面驾,倒换文牒,还望转奏转奏。”
黄门奏事官听闻,连忙走至白玉阶前上奏。
那国王闻知是唐朝大国,且又说是个方上圣僧,心中甚喜,随即准奏宣见。
倒换了通关文牒后,唐僧便对国王讲了百花羞公主的遭遇,将公主所写家书转交给了国王。
只见家书封面写着“平安”二字,国王满眼垂泪,一手发软,拆不开书,即传了翰林院大学士上殿读书。
学士随即上殿,殿前文武多官,殿后后妃宫女俱侧耳听书。
【百花羞和黄袍怪】
家书里写了百花羞这十三年来的种种遭遇,公主迫切的希望国王可以派人去泼月洞捉获黄袍怪,救她回宫。
学士读罢家书后,国王大哭,三宫流泪,文武伤情,前前后后无人不哀念悲伤的。
国王哭了好一会儿,才缓过了神来。
他说道:“你们哪个能兴兵领将,与寡人捉获妖魔,救我百花公主呢?”可他连问数声,大殿之上却无一人敢回答。
国王泪若涌泉,悲愤的喊道:“哎!皆是一群木雕成的武将,泥塑就的文官!你们一个个的怎么就都成了哑巴了?”
见国王发了怒,文武官员便纷纷请奏道:“陛下,唐朝圣僧既然敢不远万里的去西天取经,那么他一定有降妖除魔的本事,建议陛下让唐僧去降妖。”
国王听闻,急回头,对唐僧道:“长老,你若有手段,能除了妖魔,救回我公主,我愿与你结为兄弟,同坐龙床,共享富贵。”
可唐僧哪里会降妖呀,他只得再三推辞。
可国王不信,他一再追问:“你既不会降妖,一个人又如何去的西天?”
唐僧知道瞒不过了,只得说出自己还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徒弟相貌还极其的丑陋,不便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