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两人还担心长子一路上的安全问题,在没收到信件之前,舒父舒母自然都很紧张。
舒璇倒是不在意,她安排在舒凌那里的监视器,每天都会发对方的消息过来,只是也不好被人说她没心没肺,面上她也是同父母一样的紧张。
舒凌也没辜负父母的担心,也没辜负自己的努力,还有舒璇喂给他的启智丹。
这次舒凌直接考中了探花,十七岁年轻俊秀的探花郎,确实有不少的人家看上。
舒璇看着监视器传送过来的消息,看来舒父舒母的想法是要实现了,这次看上她兄长的人,可不少。
这其中有汉军旗有满军旗,大多都是同舒父官职相仿的,只家里势力不比舒家差,甚至更甚几分。
在舒凌中了探花的消息传到舒父舒母这里时,两人自然高兴,同时,舒父和舒母决定,一定要给儿子找一个好妻族。
要知道探花虽然三年一个,可也不是那麽好考的,别看舒父也是中了进士的,当年他的名次可低的很,差点就成了同进士了。
儿子这麽出息,父母如何能不高兴,就在舒父舒母想着如何给儿子找一个合适的人家时。
两人就收到了长子的来信,有人看中了长子,希望将家能够结亲,长子来信是说了对方的情况,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舒璇早就得知了这些消息,她还知道不止这一家看中了舒凌,只是其他人家多和皇子阿哥有牵扯,舒凌不想沾染罢了。
这一家是最合适也没和皇子阿哥有牵连的人家,舒璇直接送了一个监视器过去,想要调查一下很有可能的未来大嫂的性格。
同时也让情报网调查对方的生平,只要没有大问题,她也就不去掺和了,就随缘。
好在她调查到的消息,都说对方还可以,至少为人大度,不会斤斤计较,同时也有心机,不是个傻白甜。
确定对方为人性格没有问题,也没有喜欢的人什麽的,舒璇也就不再参与。
舒母在得知有人看中长子後,同舒父商量後,便回了京城,舒家的本家就在那里。
只是京城中现在只有舒父的大哥在,对方在京城做官,这样倒也很好,至少舒母回去,不用去找地方住了。之前舒凌也是住在的大伯家里。
舒家虽没分家,可早几年长辈就说了各自自住,也给了一些铺子庄子,相当於半分家了。
这次舒母和舒凌回去住的大伯家,也不算是自己家。
舒母决定不带几个孩子回去,只带着下人就好,舒璇倒也不在意。
在进京後舒母很快便传来了消息,她给长子定下了亲事,女方是舒穆禄家族的。
舒穆禄家族也是满族老姓了,虽然高官不算多,可族中也有几位二品三品的官员。
且当官的人也不少,定亲的女方的父亲就是一个四品京官,家里祖父还是正三品的官员,她本人也是嫡出。
就这条件来看,女方也算是下嫁了,当然,对方也是看中舒凌的能力,才会嫁女儿。
亲事定下後,两边就开始走礼,双方很快定下了成亲时间,就在康熙四十八年底。
女方是四十六年的秀女,当时只有十四岁多,现在也是十六岁快十七了,这个年级也不算小了。
只是对方也算是受宠,还有一个疼爱女儿的额娘,因此才迟迟没有定下亲事。
对於舒凌不论是对方父母还是本人都很满意,没有通房丫头还是探花,年纪也不大长的还好。
且之後还会在翰林院待上几年,也就是说女方至少也会在京城待上几年,不会一成亲就随着丈夫外放。
舒璇几兄妹等到大哥要成亲了才从地方回来,舒母倒是一直没离开,京城这里可要好好布置一番。
舒凌就在舒家老宅成的亲,也就她们大伯现在住的地方。舒家可还没分家呢。
舒母还给长子买了一个院子,等成亲後,小两口就可以直接住过去,免得和隔房的长辈住在一起不自在。
这次长子成亲,舒母可不吝啬,聘礼就送了两万,婚礼的花费也差不多用了一万两。
私底下还给了长子一个庄子一个铺子以及一万两银子,庄子铺子这个是舒母回京城後买的,京城这里这些东西可不好买。
不大的庄子铺子一共就花了两万,谁让铺子所在的地方好呢,光是这就花了一万三左右,庄子倒是只花了七千左右。而那个明面上的院子,也花了她一万两不止。
两人婚礼办的不小,反正舒母手中有钱,她想给儿子办好一些,谁也不能阻止不是。
当然舒家公中只出了一万两,也是这几年舒家赚了不少,不然还出不了这麽多。
而舒父舒母这个小家的公中也出了一万两,剩下的都是舒母自己补贴的。舒母想要补贴儿子,用的又是自己的嫁妆银子,其他人自然无话可说。
等长兄成亲後,舒璇便和二哥舒母还有两个弟弟一起回了舒父任职的地方。
舒父毕竟有公事在身,并没有回来,当然礼物还是送了的,舒璇她们几个都是送了的,可不会让人挑剔。
回到地方上,舒璇也松了口气,她实在是不怎麽喜欢京城,那里高官太多,皇亲国戚也是到处都是。
像舒家这种小虾米在哪里真是不够看,哪怕她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怎麽也不可能吃亏,可也不怎麽好受。
要不是原主的愿望,她是真心不想待在京城,更别说为了原主的愿望,她以後几十年都要待在那里,想想都难受。<="<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