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儿忍不住擦了一把汗。
“你爹这怕是要当皇帝啊……这一通说的,就连我都想给他卖命了。”
“没事,给我卖命也一样。”朱标一挑眉。
“那您就是千岁千岁千千岁呗!”
“喊早了,过几年再喊……”
朱元璋挥手,示意民众安静。
“接下来就剩这个王八蛋了,大家是不是也不想让他痛痛快快的死,那咱就把他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朱元璋一抬手,刽子手带着刑具上前。
“咱知道,大家伙都恨他,所以除了刽子手,大家也都可以上来给他两刀。但是不能把他弄死啊!咱要让他受够千刀万剐,大伙记得排队!”
朱元璋话音刚落,民众便自发排起长龙,为首的却是几个女子,好像正是被涂俊才强抢而去,被逼迫到家破人亡的那几位……涂俊才的行刑队居然排了好几百人,他在定远城民众心中的形象,可见一斑。
“你说得没错,你爹杀人的花样,还真不少。”李三儿这回算是大开眼界。
“咱们走吧,回驿馆去。”朱标招呼道。
“不看看热闹了?我还想去给那王八蛋两刀呢!”
朱标摇了摇头,随即问道。
“你多大了?”
“十二,怎么了?”
“不知道未成年人不能看血腥暴力的场面么?还不走!”
朱标转身离开,留下一脸懵逼的李三儿。
“有这种说法么?”
……
涂俊才的行刑一直持续了两天半,期间朱元璋派人给他用大补之物吊命,金疮药也用了不少,但是一个恨他入骨的女子不小心用力过猛,导致他一命呜呼。后来就连街头巷尾之间的传闻中都充满了遗憾。因为涂俊才总共受了一百八十九刀,不知若是让技艺高超的刽子手行刑,这个纪录能达到多少……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自此以后的好几年,新任的定远县丞连礼都不敢收,生活的甚至比许多老百姓还清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走出定远城,朱元璋心情大好,看着马车后面跟着的小叫花子们,朱元璋也是不禁一笑,问向自己儿子。
“怎么?准备把他们收留了?”
“总得身边陪着点人嘛。”
朱元璋嘿嘿一笑。
“那咱让毛骧跟着你得了,还用其他人?”
“可别,毛骧还是跟着您吧,我带着他们还是因为他们够义气,身边的人从小培养还是忠心些。毕竟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朱元璋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个儿子真是学了不少东西。
“你这两句诗倒是做的不错,咱也这么觉得。咱一块吃过苦打过仗的那些大老粗兄弟对咱都是忠心耿耿,倒是一些文官都是墙头草软骨头。不过一般都得有点阅历的人才能有这种感慨,咱标儿就在定远走了这一遭,倒也有这样的感慨啦?”
朱标内心:又忘了朝代隔阂,以后还是少卖弄些文采,要不早晚露馅。
“没事,我只不过是有点少年老成罢了……”
“那你咋不给他们换身行头呢,这乞丐装扮到底是有点乍眼。”朱元璋笑着指向那一帮小叫花子。
“我给他们买衣服了,一会找条河,用水洗洗,换上就顺眼了。”
没想到朱元璋倒是沉思了许久,直到朱标碰了碰他,他才回过神来。
“咱是想这水呢,标儿啊,你知不知道这老百姓是什么?”
“您是说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么?”朱标当然不笨,自然能猜出朱元璋的意思。
“这老百姓是水,你看这水,你要是一巴掌拍上去,他就掀起波澜,你也不好受。标儿啊,得罪谁都不要得罪老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啊。”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道。
“那您已经得了民心,是不是快得天下了?”
朱元璋一攥拳头。
“快了,咱觉得快了,这天下,早晚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