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太子爷……咱这也不是牛圈啊!实在不行送到御马监怎么样?”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牛马不同圈,好好照料这些奶牛,这任务朕就交给你了,要是养死了朕拿你是问!记住,这是圣旨!”
李三思的眼睛里失去了希望的光芒。
“属下遵旨……”
于是李三思和他的小伙伴们接下来都忙于割草喂牛。
回到宫里的太子爷并没有闲下来,他还费了好大一番口舌向马皇后和常青儿解释为什么要给孩子打疫苗,以及自己并没有虐待亲儿子的倾向。对于常青儿的行为,朱标选择的当然是原谅她,毕竟虽然说自家媳妇一孕傻三年,但是好歹也是心疼孩子。
日子就这样转眼又过了半年,朱标每日在朝政中奔忙,不过幸好大明大部分的制度已经改革完毕,接下来剩的就是些小事情罢了。牛痘在董太医的主持下基本上验证了对于天花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皇家的多数新生儿也都接种了牛痘,于是朱标一高兴,大手一挥拨了款,准备大规模推行牛痘疫苗。从应天开始,每个半岁以上的婴孩都可以在政府机关接种牛痘。只是因为技术问题,暂时还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接种方式,也就是十字花接种法,在肩膀上割破一个十字花的口子,然后接种。当然也是免费的。
一时之间太子朱标的赞颂声传遍大街小巷,甚至妇人们都会抱着孩子互相比较肩膀上的十字花印记,如果谁家的孩子肩膀上还没有,绝对会被人告知去衙门下属的医疗机关接种。如果不去,那不是脑袋不好就是人贩子了。
每天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朱标甚至觉得人生就快要圆满了。不过近来有两件事让他非常在意,其一就是朱樉朱棡等第一批藩王到了娶亲和就藩的年龄。至于这其二嘛,就是朱元璋已经好久没有露过面了,就连这几天的朝政都是朱标代理。
“我不会是在做梦吧,大明第一劳模老朱同志居然也会翘班!他不会是酝酿什么大的阴谋吧!话说他最近有没有来过东宫?难道连咱家雄英都吸引不了他了?”
常青儿摇了摇头,“你父皇应该是有一阵子没来过东宫了,母后倒是经常来看雄英,但是他没有。至于原因么,我听说可能是后宫有人生病了。”
朱标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满脸写着不可思议四个字。
“难道说除了我母后居然还有人能让他牵肠挂肚?我去,不是开玩笑吧?这到底是哪位大能,我倒是也想认识认识了。”
常青儿眉头紧蹙,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本来就不多的消息。她一向不爱在后宫中走动,没事也只是去给马皇后请安,这消息也是她听宫女提起的。
“一个贵妃娘娘吧,好像是姓孙还是姓宋来着?我也没太注意。”
朱标叹了口气,“那要是这样说,这几天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千万别让老朱找到撒气桶。出了这档子事,我估计,今年官员被砍头的数量会比平常多两到三倍吧!”
常青儿也惊呆了,“至于这么严重么?”
“呵!那可太至于了!青儿你听我的,这段时间除了母后的哪都不要去,可千万别惹祸上身!”
“那你呢?你怎么办?你这太子才是最容易惹祸上身的吧?”
朱标咧嘴,冷冷一笑。
“山人自有妙计,不就是装孙子么,这我最熟了,装了多少年了都。”
常青儿挠了挠头,“我记得你爷爷早就没了吧,你怎么还得装孙子?”
朱标欲哭无泪,“在几百年后读书工作都得装孙子,就算在大明我也没少装孙子啊……”
常青儿摇了摇头表示完全听不懂,朱标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脑袋。
“听不懂没事,照着做就是了。”
就这样,太子爷又开始了在大明装孙子的日子。每天除了处理朝政就是回东宫吃饭,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偶尔大臣有在朝廷上开启骂战的他也尽量和稀泥。
“都别吵了,你们说的都对,一人回去写个检讨书,哦不是,一人回去写个折子就是了,敢在大殿之上喧哗,命不想要了吗?”
下朝之后,官员忍不住赞叹道,“太子殿下真的是宅心仁厚,以德服人啊!”
朱标心里暗自吐槽,“仁厚你妹啊!老朱现在可是要找个出气筒,你们不想要小命,我还不想挨骂呢!”
在朱标装了五天的孙子之后,麻烦还是找上门来了,朱标还是太年轻,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麻烦是躲不掉的,该来的早晚都会来。
近侍穿着丧服来到了东宫,召太子朱标前去面圣。
朱标意识到情况不好,但是完全没有办法公然抵抗圣旨,只好乖乖跟人家走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近侍将他带到了后宫,一处满屋香烛哭泣的宫殿。
朱元璋坐在棺木前发呆,见朱标到来,便一挥手,宫女也给朱标拿来了一身丧服。本着死者为大的想法,朱标换上了,而且恭恭敬敬地上了柱香,可是朱元璋却面容冷冷地开口。
“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