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鸳鸯佩唐庭轩结局 > 第97节(第2页)

第97节(第2页)

陈氏叹气:“你这升的快,倒把她显得成了糟糠之妻,我们这等发妻,真真是配不上你们了。”

赵诚听的偷笑,这对夫妻也是妙人。

赵敬轻咳:“不可胡说。”

陈氏嘟囔:“怎么不是?你们没心思,但也*7。7。z。l架不住人家有心人打主意啊。”

赵诚看了眼赵敬:“这是……”

陈氏:“有人给你大哥送妾,而且还是官宦之后,哪有这样的,官宦人家的女子,如今也甘心做妾。真真是世风日下。”

赵敬:“你不要乱想,我不是拒了吗?”

赵诚:“拒了最好,咱们府里经不起风浪,若是被人盯上,谁也不能保证会出什么事。”

赵敬:“六弟也有了差事,跟着他岳丈,去了工部。”

赵诚不在意这些,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赵诚见赵敬像是有话说,就吩咐来安:“你送大嫂先回去吧,我很久没和大哥下棋了,想和大哥多聊聊,你多领几个人。”

陈氏月份大了,也累了,听赵诚这么说,站起身说:“行了,你们兄弟爱说什么说什么,我也不碍你们的眼了。我就先回去了。”

两个大男人看着人走了,赵诚问:“大哥想说什么?”

赵敬:“林副相,想动税赋。”

赵诚问;“他想怎么动?”

“只是提了条陈,上了折子,第一条就是摊丁入亩。让两府相公们压下去了,但这是压不下去的,他能直接递奏折给官家。这件事大家讳莫如深,你觉得官家会用他吗?”

赵诚听的很久都沉默,但最后还是老实答:“可能会吧。”

“可他明明……”,明明是投机取巧者。

“大哥,他若是真能办好这件事,是真的大功德。”

“我不是说这个想法不好,而是,这会引起动荡的,搞不好……”,东南民乱,最后会反的。

“大哥不要急,只是到了两府,这里面牵扯的人太多了,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有定论的。”

赵敬最后偷偷问:“听说这个政策,最先是你提出来的?”

赵诚迟疑地点点头。

赵敬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有了这个脑子,之后试探问:“官家,对你到底是……”

赵诚笑起来:“大哥,其实想问的是这个吧?”

赵敬一点都不觉得好笑。

“子恒性情纯直,需要有人替他挡着风雨。”

他仍旧坚信不疑,赵策对他的纵容和严苛,只是在培养为赵吉趟路的人,他很不幸被选中,将来为赵吉摇旗呐喊。

“北方军费,今春又超支了。”

赵诚和他老实说:“这一战必定要打的,不是官家想不想打。就算官家不打了,北方的辽金将来也必定也会倾巢南下。这件事不该有任何侥幸心,枕戈待旦是所有人都该有的准备。”

第098章历史的必然

赵敬没有上帝视角,他不能解赵诚说的历史必然性,朝中的新旧派之争,南北之争,文武之争,任意一个课题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普通人终其一生,在历史长河里,都难以留下哪怕只言片语。

对历史的必然,也并没有任何先见之明。

大部分人都没有。

但是赵诚知道,赵策有。

赵策对北方辽金人终有一日会南下这件事,十分笃定。

一个优秀的帝王,确确实实能看的更远,更深。

只这一点,他就比在朝那些想苟一苟,再苟一苟的文臣要强百倍。

赵敬:“官家的态度未免太过激进,旧派才伏倒,难道新派就都是好的吗?趋炎附势之辈层出不穷,就如林副相,环绕在新派身后的商贾巨甲趋之若鹜,并没有比旧派好到哪里去,诚然,新派锐气逼人,难道旧派就真的都该死吗?”

赵敬被拖进这种无休止的党争中,人都变得浑浑噩噩,尤其赵策这位官家后来自己不出声,让底下的人自己吵自己闹。

赵诚不能给他说,人性使然,各派论都不对,整个封建制度造就了这种争夺。

“大商无政不稳,大政无商不活。这话听着没有道,可其实呢?都知道,万事要看你的目的,过程纵然重要,但只要达到你的目的,就是好的。”

赵敬不能接受这个说话。

“你这是,为那些贪赃枉法开脱。”

赵诚:“可若是朝中的政令不下乡,你又该如何?东南赋税已经到极致了,缓一缓,是可以的,林副相想要这个泼天的功劳,他想争这个头一份,助他一助,又何妨?只要他能办成,能惠及一方百姓,就算他为了邀功,为了权力,起码,他做了好事。那其他人呢?口口声声为了东南百姓,文采斐然,奏折写一张又一张,最后,百姓头上的税还是十之八九,而他们也可大言不惭说,为了北方,苦一苦东南百姓,至于骂名谁来背,肯定不是他们。所以看问题,我只看结果,至于做什么,为什么要做,都不重要。”

赵敬听了赵诚的,也承认他说的是有道的,虽然激进,刻薄,但没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