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际,来俊臣亦未闲着。其深知狄仁杰渐逼真相,遂于暗中筹谋阴谋,妄图阻狄仁杰揭此背后惊天之秘。
狄仁杰与卫瑛查案间,觉每一线索皆似指一深不见底之巨涡。所触之人,或为阴谋参与者,或为被人利用之棋。
正当其欲深挖时,新麻烦接踵而来。不知被何人恶意挑唆,一群不明真相之百姓,聚于狄仁杰府前闹事。
彼等大声指责狄仁杰办案不力,冤枉好人。
原是那几位权贵暗中使人于市井散布谣言,言狄仁杰草菅人命,屈打成招,只为攀附权贵往上爬。
又许以些许钱财,令一些泼皮无赖带头闹事,引得无知百姓纷纷跟从。
狄仁杰立府门内,望喧闹之群,心明此乃对方阴计。但其坚信,真相终有大白之日。
那几位权贵又使人于朝堂之上参狄仁杰,言其办案久无进展,扰得民心不安。更有甚者,暗中对狄仁杰身边之人威逼利诱,令其不得协助办案。狄仁杰于重重阻碍中,仍不气馁。令卫瑛暗中查访散播谣言之人,又亲自向圣上陈明真相,求圣上给予更多时日。
狄仁杰请求武则天宽限几日之后,来俊臣知晓这是一场与狄仁杰的暗中角力,绝不能让其轻易查明真相。
来俊臣不动声色地在暗中布局。他寻得狄仁杰身边一不起眼却又知晓些许内情的小厮,以其家人安危要挟,又许以重金,令其暗中留意狄仁杰的一举一动,随时向自己通风报信。
朝堂之上,来俊臣看似不经意地提及狄仁杰所办之案,言语间尽是对案件复杂程度的感慨,暗示此案恐难短期有果,引得众臣议论纷纷,给武则天心中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来俊臣深知舆论之力,于是安排手下在京城的酒肆、茶馆等地,装作无意地谈论此案,将话题引向狄仁杰办案能力不足,或是此案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隐情。那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听闻,心中渐生疑虑。
在狄仁杰外出查案时,来俊臣派人在其必经之路的店铺制造事端,或是商家突然争执,或是货物莫名丢失,引得众人围观,道路堵塞,狄仁杰的行程因此屡屡受阻。
他又秘密接触与案件相关的权贵,于暗室之中商议对策。表面上,这些权贵依旧正常生活,然而暗中却在按照来俊臣的指示,悄悄转移可能被狄仁杰发现的证据。
来俊臣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官场中散播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比如狄仁杰与某些势力关系微妙,令其他官员对狄仁杰敬而远之,不愿为其提供协助。
对于狱中关键人物吴来,来俊臣派人以探望之名,暗中给狱卒施压,让他们对吴来的饮食起居加以“特别关照”,使得吴来身心疲惫,精神恍惚。
来俊臣更精心策划了一场“意外”,让狄仁杰原本约好的证人在赴约途中遭遇“劫匪”,不仅受伤无法赴约,还丢失了关键的证物。
同时,他在狄仁杰的府邸周围安插眼线,观察狄仁杰府中人员的出入情况。一旦有与案件相关的人员前来,便想法设法加以阻拦或误导。
来俊臣深知狄仁杰的智慧,每一步都做得极为隐晦,看似一切都是巧合与意外,却又恰到好处地给狄仁杰的查案之路布满荆棘。然而,狄仁杰能否识破这重重迷雾背后的黑手,仍是未知之数。
这几日,卫瑛随着狄仁杰查案,却接连遇到重重阻碍,他不由得变得焦急起来。
“大人,这几日事事不顺,线索屡屡中断,权贵阻拦,百姓闹事,如今连证人都无法按时赴约,这可如何是好?”卫瑛眉头紧锁,在狄仁杰面前来回踱步。
狄仁杰则气定神闲地坐在案前,手中轻轻捋着胡须,目光深邃而平静。
“卫瑛,莫要如此焦躁。”狄仁杰缓缓开口道。
卫瑛停下脚步,望向狄仁杰,“大人,难道您不着急?这案子眼看期限将至,却进展缓慢。”
狄仁杰微微一笑,“越是如此,越说明背后的歹人心虚。他们越是疯狂地阻拦我们,就越证明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
卫瑛似懂非懂,“大人,何以见得?”
狄仁杰站起身来,走到窗前,“你想,若他们心中无鬼,何必如此大费周章?这一系列的阻碍,不过是他们妄图掩盖罪行的手段罢了。”
卫瑛恍然大悟,“大人高见,是我太过心急,乱了分寸。”
狄仁杰拍了拍卫瑛的肩膀,“卫瑛啊,查案需冷静,莫被敌人的手段所扰。他们越是慌乱,我们越要沉稳应对,寻得破绽,一举突破。”
“大人,那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卫瑛问道。
狄仁杰目光坚定,“以不变应万变,继续深挖线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我倒要看看,这群歹人还能使出何种伎俩。”
卫瑛拱手道:“谨遵大人教诲,属下定当全力以赴。”
狄仁杰微微点头,望向窗外,心中已然有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