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人世间岂有长生不灭者 > 第30章 老家一(第1页)

第30章 老家一(第1页)

第二天一早带齐资料和满满一尾箱的蔬菜、何婶养的鸡鸭、何叔钓的鲈鱼以及陈叔挖的竹笋,七点准时出。座驾是哈弗弗二代七座插电混动版,是方闲咬牙斥“巨资”买的。

自从开始预订建筑材料之后,她的口袋便迅地瘪下去。讲真,仿古建筑材料真的比普通的贵好多吖。看着郭婵和梁若楠费尽口舌,砍了半天价才砍到依然比普通材料贵一半的价位,她直接出动终极武器——新制二级望山绿茶(级别同梁若楠买的)。

人称山后市“材料大王”的张老板在吸了一口茶香后,忍不住猛灌一大壶,只觉此茶香气扑鼻,上达头顶提神醒脑,下通肠胃除尘涤垢。

然后、然后左手搂着他“八个月大”的肚腩,右手紧捂着“噗噗”作响的屁股颤颤巍巍地挪进了卫生间。

郭婵扇了扇鼻子,拿起茶杯一嗅,疑惑道:“小闲,他这不降价,我们可以去花城,干嘛拿出这么好的茶叶?”

梁若楠疯狂点头,“对啊对啊,小闲姐,你答应我的还没见影呢。反而给了张老板喝,哼!要不,我们还是去花城吧。我认识那边的曾老板,他家材料品种更全,质量可能稍差一点,不过也可以啦。”

“是谁在进门前,信誓旦旦地跟我说他家材料质量在粤东省是最好的,在全国也排得上名号,一定要想法子拿下。”方闲免费赠送他一对“卫生球”,“放心,茶叶少不了你的,准备好钱吧。一百五十万一斤,一分不能少。”

“别啊,人美心善的小仙女,给我友情价、员工价呗。”

“已经折上折了,没得少。再叨叨就原价二百万给你。”

梁若楠立马伸手作“拉链状”。小样的,还治不了你!

等张老板出来时,方闲已经暗暗运起灵气走了一小周天,至于郭婵和梁若楠已经从南方小吃聊到东北三宝。

张大强一出来直奔会客厅角落的体重秤,不一会就听到他兴奋地大喊:“方总,这茶是你家的吗?我买,有多少我都买!”

看着快步走过来的张大强,早早关闭嗅觉的方闲抬手假装捂鼻,郭婵和梁若楠直接退到门口,还不停对她使眼色、做呕吐状。

方闲左手悄悄比了个“ok”手势,对张大强道:“不急,张总,茶叶是有的。不过,我今天带的茶叶是要送给长辈不好转给你。我看张总今天似乎有点忙,我们也不便多扰。这样吧,我们先加微微信,我把我们公司地址给你,明天恭候张总大驾。”

张大强忙不迭地点头道:“好的好的,加微微信。”说着,伸出手去拿桌上的手机。

这时他才闻到自己身上一股米田共粪的味道,强忍住想吐的欲望,打开微微信扫了方闲的二维码,加了好友。不好意思地后退一步,笑着道:“方总说的对,我今天的确有点忙。实在抱歉,我明天一定到贵公司参观学习。”

方闲和他前后脚走到门口,道:“张总不必再送,我们明天见。”

张大强连连点头,也不再挽留,“好的,我们明天见哈。小吴,你替我送送方总和郭女士、梁先生。方总,实在不好意思哈,我们明天见。”

他们还没走到二楼楼梯,就听到“砰”的一声关门声。方闲三人礼貌地对小吴笑了笑,小吴突然感觉后背有点凉。

第二天,张大强一早就到了望山村,拿出了装订好的合同。晓闲农庄所订材料价格全部为市场上同款材料批价的75%,且合同约定好质量与原价的一致,绝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可谓是诚意满满。等郭婵审核通过,方闲大手一挥,签字盖章。

张大强则顶着梁若楠犀利的眼神软磨硬泡,终于在允诺了以后一出新型材料就免费送样品给他,梁若楠才点了点他高贵的头颅。然后,张大强马不停蹄地打包了三两二级望山绿茶,迫不及待地溜了。

回想到这,坐在副驾驶上的方闲问道:“梁小楠,怎么感觉张大强认识你?”

开着车的梁若楠漫不经心地道:“高中时见过,他是我婶婶家关系比较远的亲戚。”

梁若楠周五不知从哪收到消息,听说他外公准备了一二三四个相亲对象等他回家见面,吓得他立刻把城轨票退了。想了一晚上,觉得留在望山村不够安全,一早就挤进方闲的车。还把邹英才挤到后座去,占了驾驶座。

“高中见过,现在还记得你喜欢用新型材料建模型啊?”后座的郭婵一边指导郭航打游戏,一边随口道。

梁若楠一愣,“对哦,那估计是,他昨天看见我名片然后去问我婶婶了吧。”

郭婵随意一点头,继续乱指挥,气的郭航哇哇大叫。方闲“哦”的一声应了下,然后闭目修炼。

双罗市是石庆市下的一个县级市,地方不大,展也不达,但地处粤东省西北部交通重要关卡上,连接粤西省与粤东省接壤的几个地级市,地理位置比较重要。

石庆市大部分地区盛产大理石、花岗岩等重要石料或硫磺矿等重要化工原料,唯独双罗市是纯正的丘陵、山地地带,既没有石料也没有化工原料。虽然处于交通要塞上,但除了高公路多建了两条占了些山地,双罗市市区多些旅客停留转车,其他乡镇地区就一个字——穷。

早些年专家们到这些穷困山区走访考察,现这些山地适合种植水果,然后一通宣传推广。有些胆子大的农民率先改行种植砂糖桔、无核黄皮等皮薄味清甜、肉脆汁多口感好的水果,头批果农卖出的砂糖桔地头价都能到7块一斤,无核黄皮更厉害甚至达到9元一斤。

见识到如此高的利润空间,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农民们纷纷将自家农田、山地改种这两种水果,三、四年后市场上砂糖桔和无核黄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古语有言:“物以稀为贵。”

无论什么东西,数量多了自然就便宜了。尤其是水果,保鲜期短又没有稳定的渠道销售的话,一过成熟期就容易折损。跟风的果农绝大部分栽了个大跟头,甚至有些人血本无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