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子送到厨房,赵冬生报完,吴晓萍哎一声,眉开眼笑,说可以啊,今天走怀旧路线,全是乍浦路模子菜。
“烧吗?”
“当然。”
三个盘子很快送出,唐先生看到之后,变成小孩一样拍着手,愉快道:“嗲的,就是这个颜色,这个气味。”
他动筷,吃完闭起眼,再睁开,询问夏天梁:“能不能请你们的大菜师傅出来见个面?”
夏天梁没立马答应,对方忽然一笑,“以前在乍浦路的王都,我是吴师傅的忠实粉丝。”
仅凭一张嘴,居然可以吃出如此门道,实在厉害。夏天梁说您请稍等。
吴晓萍洗过手,从灶间出来,等待的人一见他,抬声喊:“吴师傅,还记不记得我?”
“唐生?”吴晓萍也有些意外,“十多年没见了吧。”
得遇故友,两人均是喜悦。坐下后,唐先生道出真实身份,说自己是上海码头出身,早年经商,一条乍浦路,一条黄河路,那都是从头吃到尾,再从尾吃回头,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王都和茹茹这两家店——乍浦路双子星,东吴西童,两位大厨各有风范,当时谁人不晓。
问起童师傅的下落,吴晓萍大笑,指着自己说:“我啊,不过是代班,你要早点或晚点过来,遇到的就是他了。”
能在这家小店集齐双子星,谈何容易。唐先生对夏天梁肃然起敬。
夏天梁笑笑,不打搅他们忆往昔。
唐先生又往下讲自己的故事:“——后来生意做不下去,九几年破产,只好跟着亲戚去了香港谋展,还好有这条舌头在,能够靠吃吃喝喝过过生活,也算有点福气。”
身后的工作人员听后,笑说:“何必过谦呢,唐生您可是香港饮食圈的泰山北斗,赤柱一家烧鹅店,有您提笔做招牌,排队能排通宵,多少厉害。”
他赶紧摆手,“那是大家给我面子。”
回头,他对吴晓萍说,如今自己早已退休,没什么别的宏图伟愿,到处活动,来上海拍纪录片,只不过是为了搜寻记忆中的味道。
他看向面前天天的那碗咸肉菜饭,“菜饭我也吃过不少了,要论精致,小如意的一碗‘如意奇珍’,多年来是必点推荐前三,金头银面,固然巧夺天工。但菜饭不过是一道平民美食,吃的就是俗世里那股香气,我还记得,以前我们家里烧菜饭,拿个锅子,要放在煤球炉上慢慢烘的,这样底下才有饭糍。说到底,这只是慰劳饥饿肚皮的一碗饭而已,所以你们这道咸酸饭,真真做得好。”
或许人到一定年纪,对世界感知慢慢合拢,他们只认同记忆里短短的一段时间,将这段日子看作是最好也最不能代替的。唐先生感叹,这次来上海,他跑过不少大饭店和小酒家,菜色是越来越漂亮,却难以尝到过去的滋味,幸好有天天在,也算聊以慰藉。
吴晓萍听后,感触颇深,指着夏天梁说:“那要多谢谢我这个小徒弟,愿意开店收留我们这些老头子,做点传统小菜,不至于让所有老东西就此消失。”
唐先生认同,笑言:“有传承,自然值得庆祝,也更值得保护,让更多人知道。”
身后的工作人员此时示意,摄像机与灯光都调整妥当。
三个钟头,拍摄顺利结束。
临走前,唐先生留了联系方式,对夏天梁说等到下次回上海,必定再来天天拜访。
徐运墨在一旁,帮忙把器材搬上车,听到两人闲谈,夏天梁问了什么问题,唐先生回答:“这倒没有,我就是这张嘴稍微有点本事,能吃得出一点门道,实际让我做菜,是差了一大截的。我学过,不行,这个手就不听我脑子使唤。以前也开过餐厅,都赔本了,不管做菜还是经营,我似乎都没有这个天赋。
讲到这里,他并不悲观,笑着继续:“不过么,做食评就是这样,目的是与大众分享,通过我的努力让那些真正有天赋有能力的人为更多食客所知,让他们的手艺不被埋没,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我比其他同行多一个小小的优点,就因为我没什么才能,才更理解、更可惜那些有本事却无法施展的人,我不喜欢看到明珠蒙尘,也不愿意见到有才能者被生生错过。”
说完,他与夏天梁告别,上车离去。
徐运墨站在原地,没动,夏天梁看他沉思,好奇问怎么了。
沉默良久,徐运墨道:“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第71章肉丝炒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