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不约而同地吸溜了一下口水,显然是在对包子回味无穷。
大河小溪来到南城时,天已经大亮,大街上人开始变多,他们找了一个位置,准备叫卖。
大河有点紧张,从被商贩驱赶的乞丐,到现在自己卖东西,他不是很适应。
倒是小溪比他这个哥哥勇敢,稚嫩的嗓音在热闹的街市很有辨识度。
“卖报纸啦!好看的报纸!”
“这里有白枫书院林仁松林夫子的时政文章!”
“还有最新奇的故事!”
这些词都是昨天培训的时候,报社要求他们记住的,他们俩兄弟都很聪明,没多久就记住了。
小溪站在大河旁边,一只小手抓着哥哥的衣角,不让自己走丢。大河反应很快,从布袋子里掏出几份报纸,举起手摇了摇,给大家展示什么是报纸。
南城这般读书人比较多,街上的摊贩叫卖声都比较斯文,小溪的声音虽然有点小,却也没有被掩盖过去。
有了小溪这个弟弟的打样,大河一下子就不怕了,用自己嘹亮的声音叫卖起来,他的声音一下子盖过了旁人的声音。
很快就吸引来了第一个客人。
那是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浑身散着一种书呆子的气息。
书生说:“这位小兄弟,你刚才可是说,你这有林仁松林先生最新的时政文章?”
终于有客人上前来问,大河一时有点怔愣,还是小溪扯了扯他的衣角,他才反应过来,然后递给对方一份报纸。
大河按照培训时学的,面露微笑,向对方介绍报纸:“这是大安周报,每七天行一期,林先生是我们报社的特约编辑,以后每一期都会有他的文章!”
书生接过报纸,翻到林先生的文章,一字一句阅读起来。
林先生的文章不长,书生粗略地看了一遍,抬眼时大河还在微笑等着他。
这时小溪开口:“大哥哥,我们的报纸好看吗?买一份好不好?”
小溪人瘦瘦小小的,不过因为冬日阳光少,早晨又洗过脸,皮肤有些白净,,此时被寒冷的气温冻得有些通红,加上眉心的红痣,看起来像个年画娃娃,可爱极了。
书生不由放轻了声音:“那这报纸多少钱啊?”
一听这话就是想买的意思,小溪顿时露出一个大笑容:“大哥哥,一份报纸只要三文钱哦!”
三文钱?!!这么便宜?
书生有些不可置信地瞪大双眼,目光转向旁边站着的大河:“你弟弟是口误了吗?”
大河依然微笑:“这位客人,我弟弟没有说错,您也没有听错,确实是三文钱。”
待到眼前的书生恍恍惚惚地掏出三文钱递给他,然后拿着那份报纸走后,大河再也保持不住微笑的表情,激动地抱起腿边的小溪,欢呼道:“哈哈哈哈!溪哥儿,报纸卖出去了!”
小溪不懂哥哥为什么这么激动,但他很开心,因为哥哥开心:“哥哥,报纸卖出去了!”
接下来大河就像打开了任督二脉,完全不用小溪叫卖,自己情绪激昂地一路叫卖。
不仅把报社教的词都说了一遍,还用自己的语言编辑了一下,更加朗朗上口,这么一来,还真吸引了不少人来看报纸。
这样的情形,不止这一处,其他安排了报童的地方,也都顺利地开张了。
只是叫卖的侧重点不一样,南城读书人多,大多靠林先生的文章吸引人;西城茶馆酒肆多,来往的人更多喜欢话本小说,便靠小说吸引人;北城鱼龙混杂,之前那伙拐子的驻扎地就在北城,时事新闻跟他们息息相关。
至于东城,居住在东城的人皆是达官显贵或王公贵族,谢宁他们就没打算往那边叫卖,万一冲撞到,被那些贵人打死可就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