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傲世三国秘籍大全攻略 > 第259章 高顺东征(第1页)

第259章 高顺东征(第1页)

彼时,并州晋阳城内将军府中,一片静谧,唯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啼打破这份宁静。张铮一袭黑色长袍,静静坐在庭院的石凳上,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洒落在他略显苍白却逐渐恢复血色的面庞上,他正于此处静心养伤。

数月之前,渔阳战场上,张铮与张纯的军队激烈交锋。

张铮在这场残酷的厮杀中不幸身负重伤,殷红的鲜血瞬间浸透了他的征袍,在黄沙的映衬下格外刺目。

后脱线,高虎带领十八卫拼尽全力护送他返回晋阳。归程漫长而艰辛,一路风餐露宿,条件极为艰苦。

等终于抵达晋阳时,张铮的伤势急剧恶化,伤口处脓血交杂,散出阵阵腐臭气息,他气息微弱,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田丰等一众幕僚在听闻消息的那一刻,纷纷放下手中事务,心急火燎地赶来探视。踏入房间,看到张铮那惨不忍睹的模样,众人皆大惊失色,脸上写满了担忧与焦虑。

就在众人满心焦急、无计可施之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当世名医华佗恰好正在晋阳行医。田丰等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备上厚礼,恭恭敬敬地将华佗请至将军府中。

华佗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房间,神色凝重,他先是仔细地查看了张铮的伤口,又为其把脉,而后陷入沉思。片刻后,他迅展开行动,施展精湛医术,精心调治。

每日,他都会按时为张铮换药,每一个动作都轻柔且专注,生怕弄疼了伤者。

同时,他还根据张铮的病情,搭配秘制汤药,亲自监督煎制,确保药效。

在华佗的悉心治疗下,张铮的伤势终于逐渐有了起色,原本毫无血色、苍白如纸的面庞,也日渐恢复红润,气息也平稳了许多。

再说蔡文姬,自张铮受伤后,她便不辞辛劳,一路悉心照料。无论是在颠簸的路途上,还是在抵达晋阳后的日子里,她始终陪伴在张铮身边,关怀备至。

她随张铮来到晋阳,将军府中的田丰等人看在眼里,对她的这份情义十分感激。在这段日子里,蔡文姬过得舒心惬意。

她认识了张铮夫人糜贞,两人一见如故,很快便结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姐妹。

糜贞出身商贾世家,自幼跟随家人行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漫长的行商旅途中,她见识到了各地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听闻了无数奇闻轶事,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涉猎极为广泛。

而蔡文姬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乃当世大儒,家中藏书万卷,文化氛围浓厚。她自幼受其熏陶,聪慧过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举手投足间都散着一股文雅之气。

闲暇之时,两女常相聚于将军府那风景如画的后花园。花园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散出阵阵迷人的芬芳。她们或是在亭中轻抚瑶琴,蔡文姬玉指轻拨,琴弦颤动,悠扬的琴声便在园中悠悠回荡,诉说着心中的喜怒哀乐

或是坐在石桌旁,探讨诗文,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她们时而为一个精妙的诗句拍手称赞,时而为不同的见解争论得面红耳赤,却又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彼此成长,相互慰藉,彼此扶持。那温馨而美好的场景,成为了将军府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而张铮的生活,也变得惬意起来。平日里,他无事时便在书房中,听听田丰等人汇报军政事务,对各项事务的进展了然于心,偶尔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策略,令众人钦佩不已。

他还喜欢与华佗探讨医术药理、人生哲理。华佗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两人相谈甚欢,从病症的治疗方法到生命的意义,从世间的疾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无话不谈。

张铮在与华佗的交流中,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偶尔,他也会抽空逗逗蔡文姬和糜贞,讲些风趣幽默的段子。他绘声绘色的讲述,总能惹得两女笑声连连,那清脆的笑声在花丛间回荡,为将军府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氛围,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这日,晴空万里,暖阳柔和地洒在将军府的后花园中。张铮正坐在石凳上,兴致勃勃地给糜贞和蔡文姬讲着奇闻小故事。他手舞足蹈,模仿着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声音抑扬顿挫,将两女带入了一个个奇妙的世界。绘声绘色的讲述将两女逗得哈哈大笑,糜贞笑得前仰后合,用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笑出的泪花;蔡文姬则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清脆的笑声在花园中久久回荡。

就在这时,田丰脚步匆匆,神色略显急切地从远处跑来。他的丝有些凌乱,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手中紧紧握着一方绢布,高声说道:“大人,接到子山和公与的传信!”

张铮闻言,面色瞬间一正,原本轻松的笑容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严肃与专注。他迅起身,接过绢布仔细看过后,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凝重,沉声道:“立刻让元龙、景兴几人到书房议事!”

不多时,田丰、陈登、糜竺、王朗几人相继来到书房。众人神色各异,田丰一脸的沉稳,目光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洞察;陈登则显得有些兴奋,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这场即将到来的谋划;糜竺神色平静,带着几分商人特有的精明;王朗微微皱眉,神色间流露出一丝担忧。

张铮挥了挥手中的绢布,神色严肃地说道:“刘虞在历城战败,被公孙瓒残忍杀害。如今,刘虞的旧部找到公与和子山,恳请我们出兵攻打公孙瓒,为刘虞报仇。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我军的声誉与未来展,你们怎么看?”

王朗微微皱眉,上前一步,双手背后,缓缓说道:“公孙瓒在幽州经营多年,势力庞大,兵强马壮。他麾下军队训练有素,且占据着有利的地形。若我军与之陷入持久之战,后方粮草补给、兵力调配等恐有诸多困难,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还望大人三思。”

田丰微微一笑,目光坚定,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说道:“公孙瓒此等枭雄,野心勃勃,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他在幽州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

若不尽早除去,日后必成大患。如今幽州百姓身处水火,刘虞旧部前来相求,我等身为正义之师,肩负着救百姓于水火的重任,怎可坐视不理?

况且,高顺他们早已在渔阳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做好了充分准备。战机稍纵即逝,万不可延误。此时出兵,师出有名,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与拥护。”

陈登连忙附和道:“元皓所言极是。我军士气正盛,将士们皆摩拳擦掌,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当趁此良机,一举东征,收复幽州。

如此,既能安抚民心,让百姓免受公孙瓒的残暴统治,又能拓展我军势力范围,增强我军实力,实乃一举两得之举。若此时错失良机,待公孙瓒进一步巩固势力,再想攻打,必将难上加难。”

张铮微微点头,目光转向糜竺,和声问道:“大哥,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糜竺神色认真,诚恳说道:“军事打仗方面,我确实一窍不通。但我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勤保障。

我们一定要做好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从粮草的筹集、运输,到武器甲胄的制造、维修,再到士兵的衣物、药品供应,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绝不能让前线将士们缺衣少食、饿着肚子去拼命,

否则,即便将士们再英勇,也难以取得胜利。”

自从糜竺从徐州来到并州,张铮便委以重任,让他主管后勤事务,包括钱粮收支、税收管理、商业运营以及武器甲胄制造等。不得不说,糜竺极具管理才能,在他的精心打理下,张铮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越来越好,钱粮日益充足,仓库中堆满了粮食和物资,武器甲胄的制造也井然有序,人送外号“并州财神爷”。

陈登闻言,不禁调侃道:“那你这个财神爷这次可要大出血了。”众人听闻,皆相视一笑,紧张严肃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些许。

一番商议之后,众人意见逐渐统一。张铮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做出决定。他当即修书一封,以飞鸽传书送往渔阳,告知高顺和沮授可依既定计划出兵。

信中详细阐述了此次行动的战略部署和注意事项,言辞坚定而有力。一只矫健的信鸽扑闪着翅膀,带着这封承载着重大使命的信件,向着渔阳的方向飞去。

没过多久,一只信鸽扑闪着矫健的翅膀,冲破云层,稳稳落在渔阳的军营中。高顺接过从信鸽腿上解下的密信,迅展开阅读,只见信上是张铮那熟悉刚劲的笔迹,同意了此次东征公孙瓒的计划。高顺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

收到回令后,高顺和沮授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召集张辽等一众将领,齐聚在军营地的帅帐内。

帅帐中,烛火摇曳,气氛凝重而热烈。高顺目光如炬,神色坚定地扫视着众人,沉声道:“大哥已经同意我们东征公孙瓒,为刘刺史报仇!”此言一出,帐内瞬间炸开了锅。众人听完兴奋不已,尤其是刘虞旧部的几人,眼眶瞬间红了,激动得双手微微颤抖。他们想起刘虞的音容笑貌,想起他对百姓的仁爱,想起他在幽州的种种善政,如今终于有机会为其报仇雪恨,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简直无法言表。

紧接着,筹备工作全面展开,整个军营都陷入了一片紧张忙碌的氛围之中。军械库内,工匠们挥汗如雨,刀枪剑戟等兵器被一一取出,放置在打磨台上。工匠们双手紧握磨石,一下又一下地用力打磨。

打磨过后的兵器寒光逼人,刃口锋利无比,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残酷。弓弩手们则围聚在一起,反复测试着弓弦的韧性。他们将弓弦拉至满弓,仔细观察着弓弦的状态,时而调整一下弓弦的松紧度,确保每一支箭矢都能在射出时拥有最佳的初度和准确性,能够精准命中目标。

军需官那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穿梭在堆积如山的粮草间,认真细致地清点着每一袋粟米、每一车干粮。粟米颗粒饱满,散着淡淡的清香;干粮被精心包装,码放得整整齐齐。这些粮草将是前线将士们的生命保障,每一份都承载着后方百姓的期望和支持。一袋袋粟米、一车车干粮被有序地装上马车,准备运往遥远的前线。

在这场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每一个士兵、每一个将领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和对胜利的渴望,只等一声令下,便奔赴战场,与公孙瓒的军队展开一场生死较量,为刘虞报仇,为幽州百姓夺回安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