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仲夏有梦什么意思 > 13返乡(第2页)

13返乡(第2页)

当天去,当天回,在村里待不了几个小时。

应付一下就过去了。

仲夏上了个厕所,整理好情绪,车子重新启动。

吃了两个时雨在休息区买的茶叶蛋,仲夏斜靠在车窗补眠。

醒来已在盘山公路,放眼望去,村里白花花一片,村里大多种棉花,也有零星的玉米和胡萝卜点缀,看上去非常质朴。

她联想到《大力出奇迹》,感觉永安村就像那个矿坑,地势低洼,四面被大山包围,大概他做游戏是的灵感来自于此。

天际飘着靡靡细雨,时雨打开雨刮,减缓车速,没过多久便顺道而下,进入村子。

仲夏第一次去农村,对眼前的一切充满好奇。

土路颠簸,车子晃晃悠悠,开得很慢,两旁是棉花地,几位老人穿着雨衣,在田间收拾农具。

一名孩童在前面奔跑,大黄狗在身后不紧不慢地追随着,时不时地停下,抖落身上的雨水。

仲夏发觉村里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好奇地问道:“村里的大人都去哪了?”

时雨慢吞吞跟在大黄狗后面,回道:“大多在春江打工,离这近,二线城市收入还凑合,也有去大城市打工的。

不光这里,大多数农村,都是目前这个状况,所以我们的医疗诊断机器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功能。”

车子在卫生院门口停下,严大夫恭候多时,拿了两把雨伞过来,送入车窗,热络地打招呼:“小夏,几年不见,长得更加俊了,到底是城里姑娘,我就说小雨这孩子有福气。”

他五短身材,一脸沧桑,皮肤黝黑,穿上白大褂,看起来怪怪的。

仲夏只在婚宴上见过一面,对严大夫印象模糊,浅浅一笑:“严大夫好。”

严大夫招手说:“外头雨大,进去喝口热茶,驱驱寒,这不像城里,四面环山,天气说变就变,这雨一时半会停不了。”

卫生院条件简陋,一幢两层民房,一共就两名大夫,另一位中年妇女是他的妻子郑彩霞。

他一路走,一路说,夫妻俩是永安村人,以前在春江是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他是内科医生,老伴是呼吸科的,学历拼不过高材生,多年升迁无果,城里开销大,不如回老家,帮扶村民。

诊室里有病人,是个老婆婆,在做机器人前张着嘴。

这台机器人和办公室里的一模一样,白色的,像个雪人,外观平平无奇。

机械臂抬起,手指上接着电子内窥镜,探入老婆婆口中,郑大夫操控按钮缓慢旋转,对着机器人屏幕看了会说:“张婆婆,有点牙龈红肿,上回跟你说少吃点辣椒,你就是不听,你看这下疼得够呛了吧。

给你配点消肿的药,可记住咯,最近别吃刺激性的食物。”

机器人手指收回,张婆婆漱了漱口,难为情道:“晓得,晓得,下回不敢。”

她转过头,望见两个年轻人,愣了老半天,指着时雨说:“你是时家那个小娃子,都长这么大了,这是你媳妇吧?”

时雨点头,抿嘴浅笑。

张婆婆开始念叨起来:“上回你结婚,咱邻里相亲可念着紧呢,娃多大啦?”

注意到张婆婆一双眼睛,盯着她的肚子看,仲夏低垂眼睑,嗫嚅道:“他出国留学,刚回来,没来得及……”

张婆婆在她身边转了圈,咂咂嘴:“你这瘦得跟竹竿似的,屁股没点肉,不好生养,得叫小雨给你好好补补,我家枣树今年结的果,又红又大,来来来,去我家里坐坐,带点回去。”

时雨上前解围,拉住张婆婆的手,把她从仲夏屁股上移开,像哄小孩一样,说得很有耐心:“张婆婆,我这回来是工作,下次再去,可好?我保证。”

张婆婆笑得满脸褶皱:“也是,你们年轻人工作要紧。

小雨,你这机器人还挺方便,就是功能太少,你看我这糖尿病,每三个月要往春江跑一次做检查,严大夫说他们这设备不齐全,我这身子骨现在还硬朗,再过两三年,就说不准喽。

人啊!

年纪大了,腿脚就不利索。”

时雨频频点头:“谢谢张婆婆提意见,我积极改进,争取……争取明年给你弄出来。”

送别张婆婆,四人在诊室里开了个小会。

严大夫把目前诊所遇到的问题,向时雨细说:“老年人常见疾病,无非是三高、骨质疏松、通风,还有心血管疾病和脑部疾病,但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设备不全,很多病症查不出来,病患没有引起重视,等症状出现,小病拖成大病。”

郑大夫补充说:“还有就是,这不像城里大医院,我们两口子相当于全科,有些领域不擅长,就算诊断出来,还是没法治,山路不好走,专家也不愿过来飞刀。

是不是可以弄个远程指导什么的。

小雨,你别有心理负担,我就随口一说。”

随后两人陆续道出不少棘手的问题。

仲夏负责做笔记,听得认真仔细。

散会后,时雨问道:“刚张婆婆的情况,你也看到,照你这么一条股市红线上去,她一激动,不得把牙给磕了。

但严大夫的话,她又当耳旁风。

村里人已经慢慢接受机器人的辅助诊断,村里都是老熟人,医生老生常谈,病患未必肯听,但诊疗机器人一旦获取他们信任,因为机器人是死的,它代表的一种权威,播报的诊断,不能不当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