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府。
秦王李瑾瑜的手指划过檀木案几上的朱砂名录,粉红色的指尖轻轻点在供案上。
秦王及其党羽聚集于府邸之中,气氛凝重。
如今皇帝无子,欲传位于皇女。
依附于各皇女的势力纷纷踊跃,积极推荐自家门生参与科举考试,想要在朝堂之上增添更多的话语权。
然而。
令李瑾瑜尴尬的是,秦王党费心扶持资助的那些士子们,竟无一能够踏入殿试考场的大门。
更不用谈在朝堂占据更大话语权了。
对外。
这或可被粉饰为秦王底蕴尚浅,资历不足。
难以与那些历史悠久、根基深厚的名门望族相抗衡。
但私下里。
谁都心知肚明,这实则是对秦王能力的一种无声嘲讽。
那些真正能够孕育并培养出青年才俊的豪门大族。
那些掌控科举上升通道的礼部实权官员,从根本上就看不上她,不愿与之结盟,更不愿将自己的子弟与秦王捆绑。
秦王,身为尊贵的嫡长公主。
其母不仅是当今皇帝在微末之时结发的糟糠之妻,更是国家创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可惜,这位母仪天下的女性早年随夫征战四方,历经风霜雨雪,不幸染上了严重的风寒之症。
早在秦王尚年幼无知、记忆模糊之时,她便已撒手人寰。
至于秦王的娘家,更是满门忠烈,无一不在立国之战中英勇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这片土地的安宁。
这份荣耀,虽然能让秦王在内心深处感受到祖辈的辉煌与骄傲。
但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却难以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支持。
“各位,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问问你们如何看待这次殿试。”
“我们资助的士子不乏才俊,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进去?一定有人在舞弊!”
“你们说对不对?”
说着,李瑾瑜明亮的眼眸扫过在场的所有人,希望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答案。
秦王这个问题问得众人是面面相觑。
你秦王有几把刷子,你心里难道没点数?
你都搞不明白,还问我们?
我们要是有本事调查科举舞弊,还会来投奔你秦王?
二皇女赵王的外公是开国四公之一的英国公,家中三代七侯,半个京城的侯爵都跟他家沾亲带故。
三皇女魏王的外公是左丞相,两个舅舅都是当朝大学士,桃李满天下,文臣党羽众多。
就连实力相对弱小的韩王,娘家外公也是卫西大将军,手里有十万兵马,在兵部有不小的声望。
有真本事的人早就去投奔赵王和魏王了,还会来到秦王府?
来这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
若是有代价而估的叛变机会,那更是血赚。
不会真有人投奔秦王是为了立下从龙之功吗?
不会吧?不会吧?
看着众人低头不语,秦王的目光在每个人的脸上缓缓扫过,那眼神中既有失望也有愤怒。
带着这么一群虫豸,又该如何竞争皇位。
就算她是嫡长女又如何?
混朝堂跟混江湖一样,靠得都是人情世故。
没有人支持自己,即便父皇直接下诏传位于她,等到父皇驾崩那天,她的皇位也会被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