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陵看向儿子,伸手从他手里拿过字帖,不由得摇摇头。
“臣,定然竭尽全力!”
在他们两人面前的巨大校场中央,摆放着一尊不大的铁炮,几名匠人费力地往里面填装了实心炮弹,继而在刘陵面前上演着让他有些熟悉的一幕:
点火。
刘承想了想,回答道:“我知道那个,母亲曾跟我说,火药局的那些人都是拿钱不做事的,平白浪费钱粮。说什么。光吃饭,不下蛋。”
“哦”
“。甲胄?”
“轰!”
从第一次南下大宋回来后,刘陵每半年都会拨一大笔钱粮给邱三狗这些匠人,让他们专心研究火药。
当铁炮炸响的时候,它身底下肉眼可见地震起一圈尘浪,一枚实心炮弹随之飞出,但只是在空中有气无力地飞了一段距离,随即重重砸在地上。
“士卒手里要拿什么?”
“这火药局又不是什么老母鸡。”
“去看火药。”
火药终于出了成果,刘陵今天心情不错,等回到书房时,儿子刘承正在那儿吭哧吭哧地练字,刘陵在他旁边坐下,默不作声地开始处理文书。
刘陵挥手示意面前的士卒们让开,在旁边几名臣子忙不迭的劝谏声中,他走入校场内,邱三狗慌忙跟在他身边,这次极为坚决地拦住他。
“哦”
至今,大概已经有三年了,这期间耗费的钱粮绝对是海量,毕竟要不断去试验制造火炮的材料,以及制作火药的成分。
“火药?”
刘陵站住脚步,看邱三狗带着几个匠人重新围到铁炮周围,翻来覆去地查看它全身,随即,邱三狗露出一丝喜色,喊道:“主上,这个炮身和药料都能用,臣有办法了!”
他回头看了一眼儿子,后者正慢慢地练着字,刘陵眼前恍惚间已经看到了儿子成年后,穿着跟自己一样的黑色衮服,坐在朝堂上,听着群臣山呼万岁的场景。
自己还年轻么?
风声渐起,韩世忠在殿外等候的时候欣赏了一下宫中景色,他这辈子都没去过大宋的皇城,更不用说什么宫中,再加上这几年全都是在大汉掌兵,对故国的所有想法早已随风散尽。
没什么好留恋的。
俄顷,童贯走到殿门处,对着韩世忠恭恭敬敬道:“主上请节度入内议事。”
“臣韩世忠,拜见主上!”
“起来吧。”
刘陵看向他,不等他开口,韩世忠就主动道:“长城张武派人回报,金人已经私底下积蓄兵力,准备彻底平定国内叛乱。”
抛开现在狗啃一样的局势不谈,金国疆域面积还是很庞大的,再加上连年饥荒死的人已经很多很多,金国现在反而能喘过一口气,不用再去背负庞大的人口压力。
再者,就算是叛军和民变极多,等金人一个个碾压过去后,大部分人至少能在短期内安定下来,不敢再闹乱子。
先攻金国,再攻西夏,南征大宋,刘陵把周围锤了一圈,到头来,目光再度放回到金国身上。
“还有。北安州种师道有了个小儿子。”
听到这话,刘陵也忍不住笑起来,微微颔:“孤之后会派人送去贺礼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韩世忠言语明显的比以前还要谨慎许多,一问一答有板有眼,反而显得生疏了不少,刘陵对此并不意外,谈了一会儿事情,便示意韩世忠离开。
“臣告退。”
殿内恢复了安静,童贯缓步趋入,对他汇报道:“高丽使者说,希望能在今日黄昏前求见主上。”
高丽人大概急得很,他们国内情形一天天的全是不稳定因素,现在靠着那点兵力和几场胜仗的影响才能勉强维持住局面,若是北方李资谦得到了半点优势,南方的王氏高丽就要凉了。
因此在得到刘陵的肯后,那些高丽使者几乎就要天天过来问候。
“这些高丽人,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