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一个“口”型的院子,坐北朝南。
大门一开,进来后正对着人的就是正房,采光最好,最亮堂。
正房有三间,顾依依把正房都准备做成寝卧。
正房旁边还有两个小的耳房,一般是用来做杂物的。
但院子她有两处,所以耳房她打算用来做点别的。
一个用来做洗浴房,一个用来做茅房。
自从来了这里,洗个头都很麻烦,洗澡就更麻烦了,每日只能擦擦身体。
之前是没条件,现在有条件了,怎么也得把家里布置的舒舒服服的。
正房对着的,是一个倒座房,里面有两个灶台,也算是厨房,地方很大。
原来的那个厨房,有两个灶台,一大一小,是两个灶台,却只有一个生火的灶。
因此那个小灶不太好用,顾依依偶尔会用。
这两个灶台就不一样了,又大又新,一看就很好用。
这里除了可以用来做饭,里面还放得下好几张桌子,还可以放杂物。
倒座房旁边是一个小小的茅房,那是原本院子里就带的,但只有一个。
穷苦百姓家不讲究这个,有个茅房就成。
甚至有的连茅房都没有,都是在外面随便找个地方就解决了。
可顾依依不这么认为,茅房分了男女,以后大家用会更方便些。
剩下的,就是东西厢房了,东西厢房相对于正房来说小一些,但采光是一样的好。
由于西厢房听起来不太好,顾依依把东厢房留了出来住人。
日后大宝和三宝要分开住,就可以住到东厢房。
西厢房则用作他们的书房,昨日收拾的虽然匆忙,但该往屋里摆置的家具是一样没少。
现在西厢房里有三套桌椅,一个书架,还有一套茶桌。
她还将之前买的笔墨纸砚全拿了出来,好好的放在了书架上。
这样孩子们快没的用了就可以自己拿,之前是家里没地方,她也不愿拿出来那么多东西给人看。
现在这院子离村民们远,倒是方便了许多。
顾依依心里一边想着等会把隔壁院子布置了,一边给孩子们弄着吃的。
马上要用午膳了,不能做太复杂的。
她想起来孩子们很喜欢吃甜的,于是准备做红枣糕。
在木盆里倒了些面粉,她又拿出红糖罐子和红枣。
灶台上生着小火,水已经烧热了。
顾依依舀了勺水,用它化开了红糖。
趁着这会,她把红枣洗干净,去核切成了片。
红糖水晾温之后倒进面粉里,搅拌成面糊,摆上小瓷碗。
顾依依用猪油擦了擦瓷碗,依次把面糊倒了进去,再放上红枣片。
倒了足足十小碗,那点面糊才用完。
小瓷碗放进了蒸笼里,需要再醒一醒。
她没生火,趁着这会,又把厨房里的东西收拾了一下。
昨晚上她就注意到了,这厨房里没桌子,今早正好去了镇上,买了两张。
她还买了两个便宜的木架子,用来放东西。
原先的院子里有石桌,屋里没地方,所以他们都是在外面吃饭。
现在好了,想在屋里吃就在屋里吃,想去屋外就去屋外。
顾依依买的是两个小方桌,桌子不算太大,五个人刚好够用。
她不喜欢太大的桌子,只喜欢很大的床。
椅子买了十把,配成了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