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此次前来,又说了他如何努力,新政如何好,在朱元璋看来便是示弱。
也有戴罪立功亡羊补牢之意。
想来胡惟庸也是听到了一些风声,又或者发现了徐达的暗中监视。
只是不忠之臣,朱元璋断断不敢启用。
可惜了胡惟庸的这番才干啊!
“好啊。胡惟庸,你知道咱为什么压着你不用吗?”朱元璋打算给胡惟庸一个机会。
“臣猜想,大抵是因为之前小明王之事,和臣与戴罪之臣来往的事情。”
胡惟庸边说边偷摸抬眼观察朱元璋的神情,希望能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按理说,胡惟庸此前立功,加上这次又提出了新政的政策,朱元璋应当赏赐才对。
但他迟迟等了这么久都没能等到进见,又听到了些流言。心中就开始起疑。
直到传出李善长辞官归养的消息,胡惟庸才敢笃定,是皇上在怀疑他,怀疑李善长。
不过他与戴罪之臣来往,暗自收买的事情,他猜测,皇上一定是通过某种手段知道了。
与其等着皇上开口问罪,不如他自己先试探一番。
“那你说,咱应当如何呢?”朱元璋随手拿起桌上的书,随意翻看,并没有打量胡惟庸一眼。
看这个反应,胡惟庸觉得皇上一定是知道了些什么。
“臣认为,臣可能不但不会得到赏赐,还会被流放,甚至,杀臣灭口。”
胡惟庸打开天窗说亮话。他如此说,就是要让皇上知道他并无隐瞒。
“然后呢?”朱元璋漫不经心的问。
他倒要看看胡惟庸怎么表忠心。
“然后,臣又想,无论皇上是杀臣,还是赏赐臣,臣都无怨无悔,候着。”
“为何呀?”朱元璋这才抬眼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接着说:“臣既然追随皇上了,那就得义无反顾。无论生死荣辱,都是臣的天命。”
好一个天命!
朱元璋冷笑。
这胡惟庸政治上的才能先不说,这揣度人心确有几分厉害。
仅仅通过目前这些事情,就能看出来他朱元璋要的是衷心。因此胡惟庸才句句不离衷心。
这样的臣子,若是掌握了大权,才十分可怕!
假如这个臣子一直揣摩皇帝的心思,将自己作为皇上的知心人,擅行生杀,久而久之,岂不就会把自己的心思当成了皇上的心思?
等到了那一天,谁是皇上可就说不定了。
朱元璋想,这大概也是胡惟庸后来意图谋反的原因之一。
“你啊,是个能臣。”朱元璋赞道,然而话锋一转,“但有的时候就是太能了!”
“臣知罪!”胡惟庸马上磕头。
“你能有什么罪,何罪之有啊?”朱元璋拿起一旁的奏折,“五年生养,十年富国,这可是你写的豪言壮语?”
“回禀皇上,这不仅是臣的豪言壮语,这前景若是交给臣去办,定能实现!”
胡惟庸以为,只要他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能让朱元璋看到他的衷心和能力,这件事就能过去。
事实上,他还真的猜对了一部分皇上的心思。
“好,咱给你机会。”
朱元璋一心为民,听到胡惟庸描述的前景,十分动容。
反正胡惟庸结局已定,倒不如利用好他这个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