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松泰书院 > 第1439章 有人要清君侧(第1页)

第1439章 有人要清君侧(第1页)

尽管英国方面已经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来封锁消息,但2oo9年的舆论环境显然跟1997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甚至在勇敢号驱逐舰恢复自主动力之前,就已经有好事的吃瓜群众注意到了这艘驱逐舰的异常aIs信息。

毕竟作为一艘军舰,即便任务需要在一片海域范围内长时间驻留,也一般会呈现出以中低绕圈的轨迹特征,而非以不过2节的度进行漂航。

当然就算到了这一步,也仍然可以解释为正在进行某种特殊的训练科目。

毕竟45型在设计阶段就以“高度精细化的动力控制水平”作为宣传亮点,既然如此,那我在印度洋测试一下低对抗洋流和波浪的能力,应该也是很正常的吧?

因此,在事件酵的最初阶段,也就是事故生的当天下午,皇家海军和国防部也确实在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舆论引导,甚至还一度在网络上掀起了关于45型驱逐舰是否具有侧推能力的争论,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技术层面。

可是好景不长,到第二天上午时,就已经有人找到了事海域的商业卫星图像,还刚好捕捉到了入夜之前荥州号与勇敢号近距离并排航行的一幕。

一般情况下,两艘作战舰艇之间不会展开这样不便于机动且互相遮挡火力射界的补给阵型。

除非是一艘船在向另外一艘提供帮助。

而这个时候,勇敢号又恰好已经确定了无法靠自主方式重新启动R-21燃气轮机,只能改变航向,靠两台柴油机提供的孱弱动力慢慢挪回本土准备修理。

原本一路向东出访多国的计划被迫改由肯特号护卫舰执行。

这么一连串的消息组合起来,哪怕再怎么迟钝的人也该意识到有问题了。

更麻烦的是,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之后,整件事情已经脱离了最开始的军迷小圈子自嗨,进入了更加大众的视野当中。

占据着近水楼台优势的朴茨茅斯新闻甚至已经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临时加入了一篇分析文章,并就此事开始质疑所谓“精兵计划”的合理性。

已经在野了十二年之久的保守党也蠢蠢欲动,准备借着这个由头重新上桌。

原本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就在人为的推波助澜之下演变成了一场公关危机。

而这一切,几乎都是在一夜之间完成酝酿的。

因此,当国防大臣约翰·赫顿在第二天一早照常来到办公室的时候,还颇为自我感觉良好。

直到私人政治顾问贝阿特·埃尔曼把一份报纸放到办公桌上时,他才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或者说,是脑补出了问题的严重性——

尽管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赫顿能够成为国防大臣的最主要原因正是他根本不懂国防,但作为一个从9o年代初就已经在当时影子内阁中任职的老油条,赫顿可太懂英国了。

自打1965年把海军部并入国防部,并取消了专设的海军大臣这一职务之后,海军本部的独立性实际是被很大程度上增强了。

而第一海务大臣身为职业军人,立场实际更接近那些摇摆不定的公务员们,和他们这些政务官们吃的并不完全是一个锅里的饭。

要知道,12年前工党之所以能够大获全胜,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海军本部无情背刺了当时的约翰·梅杰内阁,以换取海浪97任务的真实情况不被完全曝光。

而现在,这么大的事情,海军和秘书竟然都没有专门汇报,自己堂堂国防大臣竟然是通过第二天一大早的报纸才得知消息。

就算带英历来都有这样的传统,但做到这么过分也实属罕见。

难保不是有人想要旧事重演,行清君侧之旧事。

沉默良久之后,赫顿还是再次确认了一下:

“贝阿特,昨天下午我去参加内阁会议的时候,没有其它报告送到办公室吧?”

埃尔曼当即摇头,指了指放在桌上的手提箱:

“只有里面那些。”

作为私人助理,他的利益当然是1oo%与大臣捆绑,因此也很快明白了对方所担心的事情。

不过在他看来,海军跟国防部之间的矛盾似乎还没有大到这个程度,而且那整整一箱子的文件似乎也很难在一晚上的时间里全部看完,因此还是谨慎地确认道:

“会不会是隐藏在了某一份报告的角落里?”

把不想让大臣知道,但又必须由大臣签字的信息藏在压箱底的地方,算是带英公务系统的另外一项传统艺能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