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结局如何,伶官署凌驾于诸臣之上的局面都会在今夜被打破。她是一把藏锋的利刃,出鞘的时候是那么的耀眼。她要杀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为王璇珠、郭崇韬,以及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讨一个说法,谋一个公道!
景进沉默地站在一边,只露出半张脸。镇定与仇恨同时寄居在他的眼睛里,出危险的光泽。
他手脚干净,笃定柴守玉搜不出什么;可是伶官署的威望,却折在了这个身子都没长开的女人手里。
柴守玉拉过一把椅子,悠然坐下,那上面的虎皮垫子真软,吃透了百姓的血肉。她以单手撑额,闭上眼睛等待结果。
一会儿之后,禁卫军来报,说是在一伶官屋中找到了夜行服,里面还夹着根丝线。
“在哪儿现的?”柴守玉睁开眼睛道。证据来得太容易,令她生出了疑虑。
“就在横梁之上。”
“带本宫前去看看。”柴守玉站起来,下意识地望向景进。
她在景进的嘴角窥见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难道是栽赃嫁祸?
景进是申王的人,他为何要害刘玉娘的孩子?他栽赃嫁祸的又是谁,与他有何利益纠葛?
多想无益,柴守玉打算去会会那“倒霉”的伶官。
左起第二十七个屋子,便是搜出证物的地方。里边居住的,是一个名叫郭从谦的伶人。他长相英伟,与旁人弱柳扶风之貌大有不同,所以不大受宠,在伶官署职位不高。
奇怪的是,柴守玉在打量他的时候,他也在打量柴守玉,还没等柴守玉开口审问,他就率先提出了一个问题:“蹚着污水凭借一己之力救出皇上的是你?”
柴守玉点头:“是。”
“双手持刀杀了妖僧诚惠的也是你?”
柴守玉再点头。
“冲进章华宫里差点杀掉刘氏的还是你?”
“不错。”
“观你身姿纤弱,却有这份豪气和义气,我郭从谦阅人无数,从未见过你这样的女子。”郭从谦毫不畏惧地盯着柴守玉,苦笑道,“你能为我表叔父做到此,我要对你道一声谢。只是我不明白,那刘氏明明是杀害我表叔父的凶手,你为何还要护着她的孽种?”
柴守玉心下明白了,这名叫郭从谦的伶人,是郭崇韬的表侄,混在伶人堆里,做郭大人的一双眼睛。只可惜勇猛有余,智慧不足。
“说吧,那些镇物,你从何处而来?”
郭从谦直言不讳道:“是表叔父的心腹从蜀国请来,特意带给我让我完成复仇大计。表叔父一生戎马,为大唐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到头来,却以这样的方式死在妖后的手里,你说,这个仇,该不该报?”
柴守玉从他的话中咂摸出了旁的东西。这皇宫的守卫不光除了禁卫军,还有殿前军、侍卫,以及申王、成王的人。如今看来,并未固若铁桶。她淡淡一笑,道:“该。但你用错了方式。”
“我何错之有?”郭从谦冥顽不灵道,“你若执意要抓我,我束手就擒便是。”
这个莽夫!
柴守玉摇摇头,颇有点怒其不争,然后转瞬一想,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她将其余人全部支开,只剩一个唐离,然后故意沉下脸,对着郭从谦低声呵斥:“你以为这样就可以报仇了?实在太过幼稚。郭大人之悲剧,一在皇后的狠毒,二在皇上的不信任。你一七尺男儿,拿一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下手,算什么英雄好汉?若真有种,为何不颠覆了这荒唐的江山,另择一名主,以慰郭大人在天之灵。”
郭从谦大惊:“你……”
柴守玉迫视着他:“加害太子,罪无可赦,你以为李存勖能饶了你?昏君误国,人人得而诛之,如何选择,就在你一念之间。”
死自己与死仇人,这样的选择着实不难。但郭从谦从未想过造反,还在犹豫。
柴守玉必须拿下他这一条线,继续凝视着他:“我料这梁上的证物不是你所放,是被人设计。”
她不问,直接说出结论。
郭从谦道:“我将之藏在外边树上的一个鸟窝里,自以为不会有人看见。就算最后被搜出来了,也可以撇得一干二净。谁知却被人抓了个正着,还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衣服给我送了回来……”
柴守玉大声道:“郭从谦,难道你还不明白,即使我今日放了你,你又能在这四面楚歌的皇宫里活多久?郭大人已经遭遇不测,你就甘心步他的后尘?就算你自甘堕落,郭大人在天上亦会痛心疾。我曾闻成王殿下多次于战场上搭救郭大人,是为莫逆之交。他当皇帝,郭大人在天之灵难道还会怪你不成?话及至此,你还要坚持那一套愚忠的想法吗?”
“容我考虑……”
柴守玉拔下头上的一根金簪扔在桌上,截断了他的话,“还考虑什么?你若真没那个勇气,不如早早地将本宫的簪子插进脖子里,免得到时皇上下令,身受凌迟之苦……”
郭从谦拿起,久久不敢刺入。
“刺啊,你倒是刺啊!对准你的血脉,狠狠地刺进去!”
郭从谦放下了手中的金簪,终于从死亡的恐惧中挣扎出来,他在柴守玉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臣服,愿听柴守玉差遣。
只可惜,未能有证据抓获景进。
景进歌喉美妙,李存勖未必舍得杀害他。柴守玉斩杀诚惠一事已引起朝堂恐慌,同样的事情不能再有第二次。
那些官员,需要拉拢。他们之中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以后是要辅佐成王称帝的。
柴守玉遗憾地走出来,在大殿中央再次遇见了景进。她以未来皇后的身份布口谕:“夜行衣藏在如此明朗的地方,足以证明郭从谦是为人陷害。”
景进变了脸色:“柴宝林如此偏袒,不怕旁人说道吗?”
“大胆景进!”她直呼其名,厉声道,“本宫身份尊贵,岂能任由人污蔑,凡是有人在背后嚼舌,通通绞了舌头。你身为银青光禄大夫兼上柱国,御下不严,难辞其咎,本宫便摘了你身上所有官衔,并令你在三日之内找到加害太子的真凶。若三日后查不出来,本宫唯你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