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不恋官,连最清贵的翰林院编修都不愿接受。”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医术高,连刘福这样的中土圣手都无法解决的病症,他却能化险为夷。”
“我对这样的小子有些兴趣。”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圣旨,随手递给毛骧。
“去翰林院宣读这道圣旨,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对窦澈的恩宠如山。”
“原先的空白文书案调查不能停,另派一队人去查窦澈。”
“是。”
毛骧领命而去,皱眉思考,走向翰林院。
翰林院内,官员们闲聊嬉笑,等待下班。忽然,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年轻人和一个衣衫破旧的老道士在太监和剑灵军的半护送半押送下走进来。太监宣布窦澈的官职,以及允许他在翰林院官舍居住,随时查阅典籍后,整个翰林院瞬间沸腾。
这位窦编撰年纪轻轻,究竟有何背景?
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人群中一位与窦澈年龄相仿的青年率先走出,向窦澈恭敬行礼:
“窦兄,我是茹瑺。”
“敢问窦兄芳龄几何?是哪一科的科举新秀?受教于哪位大人的门下?”
窦澈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这是此时代文人相互问候的方式。
看来茹瑺误以为他是哪个科举及第的士子了。
于是,窦澈也含笑拱手回应:
“茹兄客气,在下窦澈,非科举出身。”
“仅是一名走南闯北的医师罢了。”
此言一出,翰林院内原本窃窃私语的声音瞬间消失,所有人都以奇异的目光注视着窦澈,难以置信。
翰林院这般文雅之地,怎会接纳一名江湖郎中?
一时之间,气氛变得异常微妙。
许久,茹瑺尴尬地笑了笑,试图打破僵局:
“哈哈,窦兄才华横溢,未着官服便能进入翰林院,必有过人之处。”
“来,窦兄,我带你去住处……”
茹瑺出于好意,窦澈的身份实在神秘,一个江湖郎中竟由天子身边的太监亲自引领至此,还能享有自由阅览书籍的特权。
要知道翰林院的藏书阁中珍藏的是大明十五年来搜集的各种珍贵典籍。
即便是他们这些翰林院的庶吉士,想查阅典籍也要对学士恭敬有加。
因此,得知窦澈有任意借阅的权力后,翰林院上下对他的目光变得异样起来。
此人何德何能,竟获此殊荣?
感受到同事们内心的敌意,茹瑺心中一沉。
正欲拉窦澈尽快离开是非之地,却现窦澈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张桌前翻阅《论语》。
看到窦澈手中的《论语》,再看看他所在的桌子,茹瑺心头一紧。
这张桌子的主人可不是易于相处的角色。
想到这里,茹瑺连忙几步上前,欲将窦澈拉走。
然而,已经晚了。正当他要上前时,一位看似三十左右,刻意装出老成模样的青年捧着一本《资治通鉴》,板着脸从后方走来。
看见那张犹如道德教师般的木讷面孔,茹瑺不由得撇了撇嘴。
转头看着沉浸在书海,对外界不闻不问的窦澈,心中焦急不已。
完了。
此刻的窦澈并未在意周围的一切。
拿起《论语》的那一刻,"子曰"二字在他脑海中反复回响。
与此同时,宏大悠远的金鼓声再次响起:
【你研读圣贤书,有所感悟】
【对四书五经略有领悟,体悟到执政的仁德之道】
仁德?
窦澈微微一笑,随手将《论语》放在一边。
他根本无意在洪武年间做官,或者在大明的百年间,做官都是高风险的事。
以窦澈的性格,他的仁德之道只有一种。
当敌人被一分为二时,就仁慈地宽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