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封禅由帝王亲自在哪举行 > 进位汉中王(第1页)

进位汉中王(第1页)

关于刘封此人,第二关键的人物登场了——孟达。还是先讨论一下孟达,孟达和法正是老乡,后世皆认为刘备重用法正而轻视孟达,作者持否认态度。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孟达和法正都是迎接刘备入蜀的人,两个人各领两千兵马,刘备让孟达统领两军,四千人,相当于暗地里升了官,但是此时孟达毕竟还是刘璋的马仔,不能明面上搞,让孟达留守江陵城。请注意,江陵城是刘备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堡垒,能让孟达领着他的四千人进驻江陵城,这是多大的信任。法正的地位其实非常尴尬,军师或者刘备与益州豪强对话的联系人,低于独立领军的孟达、更比不上诸葛亮。平成都后,法正是蜀郡太守兼扬武将军,诸葛亮是军师将军,虽然无太守兼职,但是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什么是署左将军府事,这个其实很难理解,汉武帝刘彻肯定熟悉,他不想让三公架空皇帝的权力,专门设置了内朝,尚书台和御史台,权力在三公之上,但是最牛逼的是录尚书事,这个并非官职,通常是xx官职兼录尚书事,不管这个xx官职多大,但只要录尚书事,就是天子之下第一人,霍光有过,诸葛亮也有,此时刘备还不是皇帝,是左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同理。哪怕后面刘备称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他依然没有录尚书事,所以作者对法正的定义撑死一个能说会道的谋臣。

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关羽的北伐是早有预谋的,并不是自作主张,也不是刘备临时起意,更不是隆中对的战略决策。非要说主要原因,那就是时机到了,汉中失去了北伐的先决条件,刘备眼前还有一个战略要地——襄阳。汉中与荆州南阳郡之间有一条走廊,走廊南边是茂密的森林,走廊的北边是绵延的秦岭,中间穿过一条沔水的支流,这条走廊由西向东分成三个郡: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析汉中郡置,属荆州。刘备计划两路出击,一路让刘封、孟达攻上庸,一路让关羽北伐襄阳,如果都顺利,那么刘备集团抗曹的前沿阵地就彻底连成一线。六月,刘备先让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郡顺利拿下,孟达想趁胜追击直接打上庸,刘备这时候慌张了,一是孟达作为益州分公司的代表人物之一,建功度太快;二是房陵郡仍由荆州大族掌控,是可以争取的,赶尽杀绝并非刘备本意,这一点刘封做的很好,上庸的申耽也果断的投降。由此,为平衡荆益两个集团的势力,刘备让刘封从汉中坐船顺沔水直下房陵,与孟达会师上庸。

进军襄阳的通道打开了,江陵往北,上庸往东通往南阳郡的大门已经敞开,“攘除曹贼,复兴汉室”这条大船该启航了。七月,刘备在沔阳进位汉中王,关张马黄为前右左后将军,这是有独立领兵权的大将们,刘备也是懂人情世故的,马地位尴尬,把原是自己的“左将军”给马,也是表现自己是重视马的。《先主传》中并未提及册立刘禅为王太子,《三国志》提及刘禅册立为王太子为《后主传》,作者有两方面怀疑:一是刘禅继位后,于其合法性进行补充,否则第一顺位人应是刘封;二是陈寿想尽可能隐去刘封存在,故意将册立刘禅为王太子提前至刘备晋位“汉中王”时。因为此时册立刘禅于情于理均不妥,如果刘备看不上刘封,不会把天大的功劳留给刘封,让刘封掌控上庸三郡,而且此时荆州代表人物仍然势大,尚书令虽为法正,但是两个尚书刘巴、杨仪均是荆州人,汉中太守魏延、梓潼太守霍峻,刘备在安排关键节点也以荆州人居多,此时告诉他们刘封不是继承人,刘禅才是继承人,本来隐藏的矛盾提前就激化了。很多人说,刘禅是关羽、张飞、麋芳、麋竺这些元老们支持的继承人,那就错了,元老们不是士族起家,对于谁当刘备继承人,根本没有丝毫关心,类似于夏侯惇会站队曹丕还是曹植吗?完全没有必要。反而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吴懿的妹妹,未来的“吴皇后”抚养的刘禅自然是他们心目中的选。与其现在决定继承人的问题,不表态是最优解。刘封拿下上庸三郡后,天大的功劳,但资历不够,副军将军是刘备最大的表态。副军将军,多么美妙的一个称呼,正军将军是谁?那自然是刘备,但刘备已经是汉中王了,挂不上将军的官职,给刘封自创官职“副军将军”,进一步把刘封地位抬高,益州代表人们也无话可说,刘封从副军中郎将升副军将军,合情合理,俨然刘封此时已经成了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了。至于官职高低哪有实权重要,关羽前将军坐镇荆州,说白了也就大部分南郡加零陵、武陵总共两个半郡。张飞右将军兼任巴西太守,督守成都北部防线。刘备集团甚至未来蜀汉集团或者说刘禅集团,直至蜀汉灭亡都没有改变“军政府”的性质,官位高低并不重要(特别列举吉祥物许靖),谁掌握兵权才是核心人物。刘封的地位远远高于元老关羽、张飞,他是副军将军,统辖上庸三郡,节制孟达、申耽。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迁封为副军将军。

刘封传中有关于申耽投降的记录,申耽的投降是真,后面反叛确属无奈,主要背叛人是自己的弟弟申仪。真在何处,申耽将自己妻子、孩子及宗族都送到成都以表忠心,刘备提拔申耽为征北将军。依照汉朝旧制,四征将军并不常设,但地位仅在前右左后四将军之下。虽然在东汉末年,各军阀本来就喜欢设立一些莫名奇妙名字的将军,但是四征将军是确确实实的汉制,作者也怀疑立下大功的孟达没有被提及的封号可能就是征西将军。在蜀汉军队官职体系中,四镇将军是高于四征将军的,但是一直到刘备称帝才加设四镇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设立四方将军,且一直到刘备去世也未补空缺。四征将军中除了一个申耽有记录,其余均为空白,黄忠在斩杀夏侯渊这个天大功劳后短暂的担任了征西将军,作者这边凭空猜想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人与作者观点相当。入得了四征将军的,要有硕大军功抑或数量可观的部曲,从申耽视角出,孟达作为征服者,如果他的级别低申耽一档,那自然是难以接受。以下几人可以纳入讨论,当其冲的就是孟达,因为他与申耽同为上庸三郡的郡守,军功响当当,有他一席自然正常,后面因为孟达的叛变并未记录汉中王对他的分封情有可原。第二就是麋芳,麋竺是安汉将军因为他并不领兵,位次也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作为麋竺弟弟且是刘备的原始股东兼二舅哥,麋芳作为南郡太守领征东将军也属情理之内,但同理因为麋竺的不战而降导致记录缺失也是正常。第三就是关张马黄赵中的赵云,刘备打下成都后封他为翊军将军,但是赵云也参与了汉中之战且有战功,官职原地不动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建兴元年赵云从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给人误解,作者非常有理由认为汉中王分封时赵云已经是征南将军,因为赵云并未参加东征伐吴,平白无故升官虽不少见但不合理。由此猜想得出,四方将军与副军将军刘封位列军队官职第一档,四征将军孟达、赵云、麋芳、申耽位列第二档。当然,上述讨论也都是为了凸显刘封此时的地位——如日中天。

关于刘封此人,第二关键的人物登场了——孟达。还是先讨论一下孟达,孟达和法正是老乡,后世皆认为刘备重用法正而轻视孟达,作者持否认态度。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孟达和法正都是迎接刘备入蜀的人,两个人各领两千兵马,刘备让孟达统领两军,四千人,相当于暗地里升了官,但是此时孟达毕竟还是刘璋的马仔,不能明面上搞,让孟达留守江陵城。请注意,江陵城是刘备手中最重要的军事堡垒,能让孟达领着他的四千人进驻江陵城,这是多大的信任。法正的地位其实非常尴尬,军师或者刘备与益州豪强对话的联系人,低于独立领军的孟达、更比不上诸葛亮。平成都后,法正是蜀郡太守兼扬武将军,诸葛亮是军师将军,虽然无太守兼职,但是诸葛亮署左将军府事。什么是署左将军府事,这个其实很难理解,汉武帝刘彻肯定熟悉,他不想让三公架空皇帝的权力,专门设置了内朝,尚书台和御史台,权力在三公之上,但是最牛逼的是录尚书事,这个并非官职,通常是xx官职兼录尚书事,不管这个xx官职多大,但只要录尚书事,就是天子之下第一人,霍光有过,诸葛亮也有,此时刘备还不是皇帝,是左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同理。哪怕后面刘备称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他依然没有录尚书事,所以作者对法正的定义撑死一个能说会道的谋臣。

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关羽的北伐是早有预谋的,并不是自作主张,也不是刘备临时起意,更不是隆中对的战略决策。非要说主要原因,那就是时机到了,汉中失去了北伐的先决条件,刘备眼前还有一个战略要地——襄阳。汉中与荆州南阳郡之间有一条走廊,走廊南边是茂密的森林,走廊的北边是绵延的秦岭,中间穿过一条沔水的支流,这条走廊由西向东分成三个郡:西城、上庸、房陵。三郡析汉中郡置,属荆州。刘备计划两路出击,一路让刘封、孟达攻上庸,一路让关羽北伐襄阳,如果都顺利,那么刘备集团抗曹的前沿阵地就彻底连成一线。六月,刘备先让孟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郡顺利拿下,孟达想趁胜追击直接打上庸,刘备这时候慌张了,一是孟达作为益州分公司的代表人物之一,建功度太快;二是房陵郡仍由荆州大族掌控,是可以争取的,赶尽杀绝并非刘备本意,这一点刘封做的很好,上庸的申耽也果断的投降。由此,为平衡荆益两个集团的势力,刘备让刘封从汉中坐船顺沔水直下房陵,与孟达会师上庸。

进军襄阳的通道打开了,江陵往北,上庸往东通往南阳郡的大门已经敞开,“攘除曹贼,复兴汉室”这条大船该启航了。七月,刘备在沔阳进位汉中王,关张马黄为前右左后将军,这是有独立领兵权的大将们,刘备也是懂人情世故的,马地位尴尬,把原是自己的“左将军”给马,也是表现自己是重视马的。《先主传》中并未提及册立刘禅为王太子,《三国志》提及刘禅册立为王太子为《后主传》,作者有两方面怀疑:一是刘禅继位后,于其合法性进行补充,否则第一顺位人应是刘封;二是陈寿想尽可能隐去刘封存在,故意将册立刘禅为王太子提前至刘备晋位“汉中王”时。因为此时册立刘禅于情于理均不妥,如果刘备看不上刘封,不会把天大的功劳留给刘封,让刘封掌控上庸三郡,而且此时荆州代表人物仍然势大,尚书令虽为法正,但是两个尚书刘巴、杨仪均是荆州人,汉中太守魏延、梓潼太守霍峻,刘备在安排关键节点也以荆州人居多,此时告诉他们刘封不是继承人,刘禅才是继承人,本来隐藏的矛盾提前就激化了。很多人说,刘禅是关羽、张飞、麋芳、麋竺这些元老们支持的继承人,那就错了,元老们不是士族起家,对于谁当刘备继承人,根本没有丝毫关心,类似于夏侯惇会站队曹丕还是曹植吗?完全没有必要。反而是益州集团的代表人,吴懿的妹妹,未来的“吴皇后”抚养的刘禅自然是他们心目中的选。与其现在决定继承人的问题,不表态是最优解。刘封拿下上庸三郡后,天大的功劳,但资历不够,副军将军是刘备最大的表态。副军将军,多么美妙的一个称呼,正军将军是谁?那自然是刘备,但刘备已经是汉中王了,挂不上将军的官职,给刘封自创官职“副军将军”,进一步把刘封地位抬高,益州代表人们也无话可说,刘封从副军中郎将升副军将军,合情合理,俨然刘封此时已经成了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了。至于官职高低哪有实权重要,关羽前将军坐镇荆州,说白了也就大部分南郡加零陵、武陵总共两个半郡。张飞右将军兼任巴西太守,督守成都北部防线。刘备集团甚至未来蜀汉集团或者说刘禅集团,直至蜀汉灭亡都没有改变“军政府”的性质,官位高低并不重要(特别列举吉祥物许靖),谁掌握兵权才是核心人物。刘封的地位远远高于元老关羽、张飞,他是副军将军,统辖上庸三郡,节制孟达、申耽。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迁封为副军将军。

刘封传中有关于申耽投降的记录,申耽的投降是真,后面反叛确属无奈,主要背叛人是自己的弟弟申仪。真在何处,申耽将自己妻子、孩子及宗族都送到成都以表忠心,刘备提拔申耽为征北将军。依照汉朝旧制,四征将军并不常设,但地位仅在前右左后四将军之下。虽然在东汉末年,各军阀本来就喜欢设立一些莫名奇妙名字的将军,但是四征将军是确确实实的汉制,作者也怀疑立下大功的孟达没有被提及的封号可能就是征西将军。在蜀汉军队官职体系中,四镇将军是高于四征将军的,但是一直到刘备称帝才加设四镇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时,设立四方将军,且一直到刘备去世也未补空缺。四征将军中除了一个申耽有记录,其余均为空白,黄忠在斩杀夏侯渊这个天大功劳后短暂的担任了征西将军,作者这边凭空猜想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人与作者观点相当。入得了四征将军的,要有硕大军功抑或数量可观的部曲,从申耽视角出,孟达作为征服者,如果他的级别低申耽一档,那自然是难以接受。以下几人可以纳入讨论,当其冲的就是孟达,因为他与申耽同为上庸三郡的郡守,军功响当当,有他一席自然正常,后面因为孟达的叛变并未记录汉中王对他的分封情有可原。第二就是麋芳,麋竺是安汉将军因为他并不领兵,位次也在军师将军诸葛亮之上,作为麋竺弟弟且是刘备的原始股东兼二舅哥,麋芳作为南郡太守领征东将军也属情理之内,但同理因为麋竺的不战而降导致记录缺失也是正常。第三就是关张马黄赵中的赵云,刘备打下成都后封他为翊军将军,但是赵云也参与了汉中之战且有战功,官职原地不动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建兴元年赵云从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给人误解,作者非常有理由认为汉中王分封时赵云已经是征南将军,因为赵云并未参加东征伐吴,平白无故升官虽不少见但不合理。由此猜想得出,四方将军与副军将军刘封位列军队官职第一档,四征将军孟达、赵云、麋芳、申耽位列第二档。当然,上述讨论也都是为了凸显刘封此时的地位——如日中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