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凤阅居>封禅由帝王亲自在哪举行 > 荆州沦陷孟达叛逃(第1页)

荆州沦陷孟达叛逃(第1页)

利益瓜分完毕,该是干正事的时候了。七月,关羽几乎在受封完的第一时间,就火出兵攻襄阳,非但包围了襄阳和樊城,还击败了于禁的援军。很多人认为刘备刚拿下汉中,关羽就匆匆北伐,非常不明智,但是这不是荆州军团的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孟达非常顺利,直接拿下房陵,对襄阳西南部形成战略威胁,关羽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在作战时机的把握上不会差,第二次北伐可谓是十拿九稳。不管是襄樊的被围还是于禁援军的败北,都是关羽实打实的军事成绩,威震华夏四个字用的并不过分,而大部分人认为是愚蠢的于禁,凸显了关羽的名将光环,但曹操中部防线的指挥官是曹仁,也是曹仁让于禁驻扎在樊城北部,明显此刻曹仁是在求稳,毕竟襄阳离上庸也不远,外有关羽的围困,如果援军是刘封,估计曹仁恨不得在樊城城楼自刎归天。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再看《三国志》,细心的人会现,关羽围困樊城和襄阳时,连续传信刘封、孟达让其兵相助,本来就是围困战,优势在我,为什么还要求援军,此处只设一个回答,关羽传信的时机是瞅准了于禁率大军救援的时候,关羽此书信内容应该是让刘封、孟达攻击于禁援军,彻底切断曹仁兵团北撤道路。而此时刘封和孟达做出的决策也属正常,六月才打下的上庸,不比南郡在关羽手中早已经营多年,兵马粮草的调动都需要时间,此时不适合出兵,况且关羽占尽优势,围点打援算不上,但总体还在相持阶段,后续兵马粮草调动到位后再出兵也不迟。但是意外的情况到了,汉水暴涨,于禁大军被淹,被曹操和曹仁寄予厚望的援军垮了。关羽甚至收编了三万降卒回江陵,此时关羽更不需要刘封的援军了,关羽自己就做到了断绝曹仁兵团北退的战略构想,襄阳和樊城彻底成为两座孤城。一直到十月,曹仁还一直处于关羽的包围之中。于禁的援军败了,不能眼睁睁看着曹仁成为第二个夏侯渊,曹操急了,徐晃带着全国各军团抽调过来的部队也从宛城南下支援。此时又一个意外来了,吕蒙偷袭了江陵城和公安,关羽的大本营没有了,而且吕蒙的各项行动异常迅,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置关羽于死地,在面对曹军和孙军的两面夹击下,关羽此时是懵逼的,得到南郡全失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回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又要和孙权来一次“湘水划界”。但关羽明显低估了吕蒙的决心,吕蒙为此次偷袭绞尽脑汁做了多个铺垫,就是要弄死你关羽。吕蒙和6逊出手就是不一样,封锁荆州入蜀中的道路,又派人水6并进攻打房陵,你说这时候还让刘封出兵救援?刘封估计也是懵逼的,不是准备打曹军吗?怎么孙权来打房陵了?仅在一月之间,吕蒙就完成了夺取南郡、封闭关羽退路两大军事行动,不得不说兵贵神。古代不比现在,就算刘封与徐晃同时出兵,此时的关羽和刘封也是信息隔绝,无法了解什么情况。而直至十二月关羽被杀,刘封更不会出兵,保住上庸这三个郡才是重中之重。

这里有个关键点,自鲁肃死后,孙权想弄关羽并非一天两天,无论吴书把孙权描绘的如何心胸宽阔,在作者眼里,孙权确确实实是个奇葩。本观点主要从婚配上出,孙权的爹孙坚有个好兄弟叫徐真,孙坚把他妹妹嫁给了徐真,此时徐真是孙权的姑父。徐真有个儿子叫徐琨,被黄祖弄死了,孙权很伤心,于是把徐琨的女儿娶了过来,我娶了我姑父的孙女,虽然古时候近亲结婚并不少见,但是乱辈分的着实稀罕。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刘备是孙权妹夫,孙权又想和关羽联姻,做亲家!这事要是成了,刘备就是关羽亲家的妹夫。至于辱孙权,作者觉得不存在,要是真的孙关两家儿女婚姻成了,侮辱的是刘备。那孙权或者说吕蒙为什么要弄关羽,前文讲到江陵城东西两处最要命的军事要塞,西边公安与江陵城仅一江之隔,而东边的6口从今天卫星地图来看还隔着一个江汉平原,为什么说距离遥远的6口是东边最要命的军事要塞。这就涉及到地理问题,古时候云梦泽还并未消失,虽然东汉时期云梦泽已远不如先秦时的一半,但也并非现在的平原,而是一片沼泽地、湖泊群。汉水暴涨,曾经的沼泽地,湖泊群连成一片,在风力的加持下,吕蒙的水军从6口直达江陵城下并非不可能,当麋芳睡梦中睁开眼看到吕蒙押着公安的士仁,后面排着浩浩荡荡的水军的时候,意志不坚定很可能就降了(公安在江陵西边,隔江而望)。对吕蒙来说,可能吕大都督也在汉水暴涨时也曾自言自语“天时地利人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助我袭取江陵。”由于史书的缺失,麋芳和士仁的投降原因可能会成为永远的未解之谜。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关羽军团覆灭后,先主恨之。这个“恨”作者很难理解,不能单单翻译为憎恨,这是一个集愤怒、不甘、痛心于一体的恨。关羽军团被吕蒙所灭,最先憎恨的人应该是谁?是已经“湘水划界”的孙权,然后是主动投降的麋芳、士仁,毕竟历史不是小说,关羽和刘备关系是非同一般,但也不应该因为关羽的败亡而转恨刘封没出兵。刘备脾气暴躁,是赌徒没有错,但他是个讲理的人,麋芳投降没有迁怒麋竺,黄权投降也没有祸及子女,刘备不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变化这么快,把荆州丢失、关羽败亡的原因全都怪在刘封一人身上。补充一点,关羽与刘封并无间隙,所谓螟蛉之子之说完全是小说在扯淡。而间接导致刘封死亡的,是一件看似平常却又非常致命的事故——孟达叛变。

史书中写着孟达叛变的原因,似乎看起来很离谱,关羽败亡,此时刘封与孟达两个人有矛盾,刘封还抢了孟达的鼓吹(一说乐器、一说军乐队)。然后孟达就开始害怕获罪,对刘封又不满又害怕,然后给刘备写了个信,带领部下跑了。光从这个故事来看,作者只能说离了个大谱,害怕获罪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不和就要叛变?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先看刘备所处的困境,加上上庸三郡,刘备的荆州地盘全失,起家的党委班子关羽阵亡、麋芳投降,有实力又说的上话的还剩张飞、麋竺,所以刘备不会也不能牵连麋竺,失去了身边人,那刘备就真的是一个摆设,刘封或刘禅随时会被大族、豪强裹挟灭了自己。刘备见证过袁家的分裂,见证过刘琦的失势,他害怕他担忧。当投资的产品失败,投资人会迅投资新的产品,所谓感情在资本家眼里一文不值。此时刘备最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手上还有的荆州士族的支持,另一个就是益州豪强们的不反对。但是两个集团的利益在刘备失去荆州后变得愈冲突,蛋糕就这么大,荆州的士族吃上一口,益州的豪强们就少吃一口。以刘封为的荆州士族们,他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基,那么他们就绝对不能失去兵权。益州的豪强们,他们已经有了益州的土地,要想不被荆州大族殖民,更要争夺兵权。从此时起,刘备两州互治的设想彻底破灭,留给他的只剩在两个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个都不行。建安二十五年,法正逝世,是压垮孟达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备身边的三位肱骨之臣麋竺、诸葛亮、法正,人尽皆知,作为三方势力代表的近亲,法正的死给益州豪强们的打击最为重大,而法正之死导致最紧张的自然是孟达。攻打房陵时,诸葛亮的姐夫蒯祺被孟达士兵杀害,出现伤亡自然在所难免何况朝中还有一个法正会为自己申张正义,但是现在法正走了,麋竺关系不熟,诸葛亮多多少少有点仇,害怕欲加之罪的孟达叛变了,说是刘封的欺凌,实在有些冤枉,刘封传的后半段主要以孟达写给刘封的劝降信为主,先不论真假,从信中看出孟达言辞恳切,真心劝刘封投降,如果是两人有血海深仇,孟达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布讨伐刘封檄文。后世学者主流观点认为孟达的叛变最大原因是法正的逝世,第二原因就是刘封的本身。刘封是荆州大族为刘备选的接班人,本身两人的利益目标就是有冲突的,现在荆州丢失,身在益州的荆州大族们成了无根之水,这洪水会先淹谁?曹操还是孙权?攘外必先安内,刘封如果成了接班人,不用说益州的豪族们就是第一批清理对象,妄图扶持刘禅的吴懿、吴班第一,有兵权的孟达就是第二!如果是刘禅成了接班人,真不知道刘封知道这个消息会怎么样的歇斯底里,荆州代表们如果没有兵权还好,像现在刘封领军掌控着上庸三郡,孟达自己还归刘封指挥,那一场血腥的内战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自己在成都,刘备还可以居中调停,但是现在自己远在上庸,刘封作为副军将军还不是说杀谁就杀谁。孟达是聪明的,他看见了潜伏的危机,跑了,作为投名状,他领着夏侯尚与徐晃把上庸三郡占领,赶走了刘封。

利益瓜分完毕,该是干正事的时候了。七月,关羽几乎在受封完的第一时间,就火出兵攻襄阳,非但包围了襄阳和樊城,还击败了于禁的援军。很多人认为刘备刚拿下汉中,关羽就匆匆北伐,非常不明智,但是这不是荆州军团的第一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孟达非常顺利,直接拿下房陵,对襄阳西南部形成战略威胁,关羽也是征战多年的老将,在作战时机的把握上不会差,第二次北伐可谓是十拿九稳。不管是襄樊的被围还是于禁援军的败北,都是关羽实打实的军事成绩,威震华夏四个字用的并不过分,而大部分人认为是愚蠢的于禁,凸显了关羽的名将光环,但曹操中部防线的指挥官是曹仁,也是曹仁让于禁驻扎在樊城北部,明显此刻曹仁是在求稳,毕竟襄阳离上庸也不远,外有关羽的围困,如果援军是刘封,估计曹仁恨不得在樊城城楼自刎归天。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再看《三国志》,细心的人会现,关羽围困樊城和襄阳时,连续传信刘封、孟达让其兵相助,本来就是围困战,优势在我,为什么还要求援军,此处只设一个回答,关羽传信的时机是瞅准了于禁率大军救援的时候,关羽此书信内容应该是让刘封、孟达攻击于禁援军,彻底切断曹仁兵团北撤道路。而此时刘封和孟达做出的决策也属正常,六月才打下的上庸,不比南郡在关羽手中早已经营多年,兵马粮草的调动都需要时间,此时不适合出兵,况且关羽占尽优势,围点打援算不上,但总体还在相持阶段,后续兵马粮草调动到位后再出兵也不迟。但是意外的情况到了,汉水暴涨,于禁大军被淹,被曹操和曹仁寄予厚望的援军垮了。关羽甚至收编了三万降卒回江陵,此时关羽更不需要刘封的援军了,关羽自己就做到了断绝曹仁兵团北退的战略构想,襄阳和樊城彻底成为两座孤城。一直到十月,曹仁还一直处于关羽的包围之中。于禁的援军败了,不能眼睁睁看着曹仁成为第二个夏侯渊,曹操急了,徐晃带着全国各军团抽调过来的部队也从宛城南下支援。此时又一个意外来了,吕蒙偷袭了江陵城和公安,关羽的大本营没有了,而且吕蒙的各项行动异常迅,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置关羽于死地,在面对曹军和孙军的两面夹击下,关羽此时是懵逼的,得到南郡全失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回去看看怎么回事,是不是又要和孙权来一次“湘水划界”。但关羽明显低估了吕蒙的决心,吕蒙为此次偷袭绞尽脑汁做了多个铺垫,就是要弄死你关羽。吕蒙和6逊出手就是不一样,封锁荆州入蜀中的道路,又派人水6并进攻打房陵,你说这时候还让刘封出兵救援?刘封估计也是懵逼的,不是准备打曹军吗?怎么孙权来打房陵了?仅在一月之间,吕蒙就完成了夺取南郡、封闭关羽退路两大军事行动,不得不说兵贵神。古代不比现在,就算刘封与徐晃同时出兵,此时的关羽和刘封也是信息隔绝,无法了解什么情况。而直至十二月关羽被杀,刘封更不会出兵,保住上庸这三个郡才是重中之重。

这里有个关键点,自鲁肃死后,孙权想弄关羽并非一天两天,无论吴书把孙权描绘的如何心胸宽阔,在作者眼里,孙权确确实实是个奇葩。本观点主要从婚配上出,孙权的爹孙坚有个好兄弟叫徐真,孙坚把他妹妹嫁给了徐真,此时徐真是孙权的姑父。徐真有个儿子叫徐琨,被黄祖弄死了,孙权很伤心,于是把徐琨的女儿娶了过来,我娶了我姑父的孙女,虽然古时候近亲结婚并不少见,但是乱辈分的着实稀罕。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刘备是孙权妹夫,孙权又想和关羽联姻,做亲家!这事要是成了,刘备就是关羽亲家的妹夫。至于辱孙权,作者觉得不存在,要是真的孙关两家儿女婚姻成了,侮辱的是刘备。那孙权或者说吕蒙为什么要弄关羽,前文讲到江陵城东西两处最要命的军事要塞,西边公安与江陵城仅一江之隔,而东边的6口从今天卫星地图来看还隔着一个江汉平原,为什么说距离遥远的6口是东边最要命的军事要塞。这就涉及到地理问题,古时候云梦泽还并未消失,虽然东汉时期云梦泽已远不如先秦时的一半,但也并非现在的平原,而是一片沼泽地、湖泊群。汉水暴涨,曾经的沼泽地,湖泊群连成一片,在风力的加持下,吕蒙的水军从6口直达江陵城下并非不可能,当麋芳睡梦中睁开眼看到吕蒙押着公安的士仁,后面排着浩浩荡荡的水军的时候,意志不坚定很可能就降了(公安在江陵西边,隔江而望)。对吕蒙来说,可能吕大都督也在汉水暴涨时也曾自言自语“天时地利人和百年一遇的洪水,助我袭取江陵。”由于史书的缺失,麋芳和士仁的投降原因可能会成为永远的未解之谜。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关羽军团覆灭后,先主恨之。这个“恨”作者很难理解,不能单单翻译为憎恨,这是一个集愤怒、不甘、痛心于一体的恨。关羽军团被吕蒙所灭,最先憎恨的人应该是谁?是已经“湘水划界”的孙权,然后是主动投降的麋芳、士仁,毕竟历史不是小说,关羽和刘备关系是非同一般,但也不应该因为关羽的败亡而转恨刘封没出兵。刘备脾气暴躁,是赌徒没有错,但他是个讲理的人,麋芳投降没有迁怒麋竺,黄权投降也没有祸及子女,刘备不可能在原则问题上变化这么快,把荆州丢失、关羽败亡的原因全都怪在刘封一人身上。补充一点,关羽与刘封并无间隙,所谓螟蛉之子之说完全是小说在扯淡。而间接导致刘封死亡的,是一件看似平常却又非常致命的事故——孟达叛变。

史书中写着孟达叛变的原因,似乎看起来很离谱,关羽败亡,此时刘封与孟达两个人有矛盾,刘封还抢了孟达的鼓吹(一说乐器、一说军乐队)。然后孟达就开始害怕获罪,对刘封又不满又害怕,然后给刘备写了个信,带领部下跑了。光从这个故事来看,作者只能说离了个大谱,害怕获罪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不和就要叛变?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先看刘备所处的困境,加上上庸三郡,刘备的荆州地盘全失,起家的党委班子关羽阵亡、麋芳投降,有实力又说的上话的还剩张飞、麋竺,所以刘备不会也不能牵连麋竺,失去了身边人,那刘备就真的是一个摆设,刘封或刘禅随时会被大族、豪强裹挟灭了自己。刘备见证过袁家的分裂,见证过刘琦的失势,他害怕他担忧。当投资的产品失败,投资人会迅投资新的产品,所谓感情在资本家眼里一文不值。此时刘备最需要两个东西,一个是手上还有的荆州士族的支持,另一个就是益州豪强们的不反对。但是两个集团的利益在刘备失去荆州后变得愈冲突,蛋糕就这么大,荆州的士族吃上一口,益州的豪强们就少吃一口。以刘封为的荆州士族们,他们失去了土地,失去了根基,那么他们就绝对不能失去兵权。益州的豪强们,他们已经有了益州的土地,要想不被荆州大族殖民,更要争夺兵权。从此时起,刘备两州互治的设想彻底破灭,留给他的只剩在两个鸡蛋上跳舞,踩破哪个都不行。建安二十五年,法正逝世,是压垮孟达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刘备身边的三位肱骨之臣麋竺、诸葛亮、法正,人尽皆知,作为三方势力代表的近亲,法正的死给益州豪强们的打击最为重大,而法正之死导致最紧张的自然是孟达。攻打房陵时,诸葛亮的姐夫蒯祺被孟达士兵杀害,出现伤亡自然在所难免何况朝中还有一个法正会为自己申张正义,但是现在法正走了,麋竺关系不熟,诸葛亮多多少少有点仇,害怕欲加之罪的孟达叛变了,说是刘封的欺凌,实在有些冤枉,刘封传的后半段主要以孟达写给刘封的劝降信为主,先不论真假,从信中看出孟达言辞恳切,真心劝刘封投降,如果是两人有血海深仇,孟达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布讨伐刘封檄文。后世学者主流观点认为孟达的叛变最大原因是法正的逝世,第二原因就是刘封的本身。刘封是荆州大族为刘备选的接班人,本身两人的利益目标就是有冲突的,现在荆州丢失,身在益州的荆州大族们成了无根之水,这洪水会先淹谁?曹操还是孙权?攘外必先安内,刘封如果成了接班人,不用说益州的豪族们就是第一批清理对象,妄图扶持刘禅的吴懿、吴班第一,有兵权的孟达就是第二!如果是刘禅成了接班人,真不知道刘封知道这个消息会怎么样的歇斯底里,荆州代表们如果没有兵权还好,像现在刘封领军掌控着上庸三郡,孟达自己还归刘封指挥,那一场血腥的内战自然在所难免,如果自己在成都,刘备还可以居中调停,但是现在自己远在上庸,刘封作为副军将军还不是说杀谁就杀谁。孟达是聪明的,他看见了潜伏的危机,跑了,作为投名状,他领着夏侯尚与徐晃把上庸三郡占领,赶走了刘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