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温哪,来来来。”朱元璋上前扶着刘基坐好,“咱准你可养病不朝,但你还得帮咱料理朝政呢。”
朱元璋说完便传旨,给刘基找最好的太医。
刘基只得应下。
扬州。
杨宪站在府前召集扬州诸位大臣,扬言道:“本府的三年规划是,今年,必须复耕半数农田;明年,所有农田全部复耕;后年,则要赶超旧朝光景。争取大丰收!”
没办法,胡惟庸向朱元璋立下那么一番雄心壮志。
上头一句话,底下跑断腿。
杨宪分管扬州,又是朱元璋巡视的第一站。想要实现胡惟庸夸下的海口,他只能如此。
听完杨宪的话,底下的人都议论纷纷,表示震惊和不信。
“所需农具、牲畜、稻种,都由官服设法筹备,低价贷给各家各户。
此外,官吏当为民表率。从即日起,扬州各级官员都要亲自下地耕种,本官也不例外。
每人派发两亩官田,不得找人顶替!”
“什么?”“这怎么可能呢?”“连我们也要种田了?”
底下的官员都不满起来。
“若是秋天毫无收获,则以渎职罪论处!若是谁畏难了,就扒掉官服回家去,本官不治罪,但要剥夺功名,停发俸禄!”
杨宪的条款十分霸道,这分明是不给官员活路。逼着官民短时间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碍于杨宪的官威和胁迫,没有一个人敢说不。
于是杨宪便亲自带领诸位官员,不管风吹雨雪,都亲自下地耕种。
但有些官员身体不好,又或者年事已高,不少都累晕在田中。
杨宪不管不顾,依旧坚持,并将此事上报,希望朝堂能看到他的毅力。
胡惟庸则也在上朝之时为杨宪说话,若是各个地区都如此,他曾像朱元璋提出的豪言壮语便能尽快实现。
只要他尽快立功,做出些成绩来,朱元璋定会重用他。
诸臣对此事褒贬不一,但重要的还是看皇上的态度。
“好!好啊!”朱元璋听了杨宪的事情,激动地从龙椅上站起来,“杨宪治扬州,当真是大刀阔斧,一马当先啊!”
“是啊,开国至今,百业待兴。百业之首便是农桑。没有农桑耕种,赋税哪里来,军民又如何填饱肚子?”胡惟庸附议。
“礼部,若是杨宪需要什么农具,优先给他,不必在乎银两。”朱元璋下旨。
他对于杨宪的这些条款,颇为看重。
从他上位一来,兴农养农,最是注重农业。
甚至连天上派来的神仙沈乾都说要给他带种子,可见仙人也觉得农耕之重要。
但在府中收到消息的刘基却眉头紧皱。
“父亲,怎么了?”长子刘琏端上一杯热茶。
自从刘基吃了沈乾的药方,病情好转之后,虽养病不上朝,但还是日日关心朝堂之事。
“这个胡惟庸,提了新政条款后,杨宪便效仿,提了三年规划。
如今陛下颇为鼓励,杨宪便又把三年规划提前了一年,只是想跟皇上报喜。”
“这不是挺好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非也。胡惟庸和杨宪是聪明,但也有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胡惟庸的规划,明显已经超前了当初的设定。